“重走抗联之路”红色研学活动-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

信息来源:智能与建筑工程学院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1日 12:40

(文/李鹏)为落实学校党委关于“重走抗联之路,打造特色思政教育实践品牌”的要求,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开展相关思政学习活动。9月30日,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在“党员之家”活动室召开“重温抗联历史,学习抗联精神”学习活动,电气专业全体专任教师参加,会议由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系主任张宇老师主持。

会上,首先介绍了抗联的发展和战斗历史。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共满洲省委于次日发表世界首份反法西斯宣言,号召‘武装夺回满洲’,为东北抗日武装斗争拉开序幕。城乡青年、矿工、绿林武装自发组织义勇军,一度达三十万之众,但因缺乏统一指挥,最终被日军各个击破。1933年《一·二六指示信》放弃‘左’倾关门路线,联合义勇军、山林队共同抗日,为东北抗日联军的组建奠定了基础。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发表,东北人民革命军陆续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下辖11军,形成三大游击区。

关东军实施‘集团部落’政策,抗联被迫退入深山,以原木搭建密营,存粮仅够月余,食盐辣椒面即御寒良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抗联将士用冻伤的双脚丈量黑土地,用血写就敌后游击战争最惨烈也最坚韧的篇章。

1940年后抗联减员至不足千人,主力退入苏联成立第88独立步兵旅,接受伞降、爆破、无线电训练,保存了抗联火种。1945年8月9日,抗联随苏军分四路攻入东北,担任向导、翻译与先头突击队,迅速占领长春、沈阳、哈尔滨等十二城卫戍副司令要职。抗联与晋察冀、山东渡海部队会师,合组东北人民自治军,成为第四野战军前身,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今日东北留存密营遗址八百余处,靖宇陵园、一曼街、尚志市构成城市记忆坐标,抗联精神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将抗联精神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发扬,通过打造东北抗联相关选修课,让我们的下一代继续铭记抗联历史,发扬抗联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