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晶彦)9月1日,智能与建筑工程学院在实训楼A509会议室组织召开2025年土木水利硕士研究生培养研讨会。副校长陶成云、学院全体研究生导师参加会议。会议由副院长高春主持。
会议主要围绕硕士研究生培养关键环节展开研讨,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优化培养体系凝聚共识。会议伊始首先聚焦新生见面会的形式与内容设计。陶成云指出,新生见面会是研究生开启学术生涯的“第一课”,既要帮助新生快速融入学院氛围,也要明确学术规范与培养目标。讨论后确定见面会采用“互动交流+实地参观”的形式,让新生直观感受学科特色,为新生搭建清晰的培养“导航图”。随后,围绕各学科方向负责人及成员的细化分工展开讨论。在已形成工程材料、岩土工程、结构工程等核心学科方向基础上,为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各方向确定1名负责人并建立学科方向团队,统筹本方向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与科研资源整合、指导研究生选题、参与学术团队活动。在培养方案课程探讨环节,各学科方向导师围绕课程设置的 “实用性”与“前沿性”展开深入交流。此外,针对跨专业报考研究生的知识短板,会议决定研究生可进入本科课堂自选补修课程,确保不同背景研究生均能跟上培养节奏。
会议还就硕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要求进行商讨。结合学校学位授予管理办法与学院学科特点,与会导师达成共识:申请学位需满足 “学术成果+实践能力”双重要求。除完成学位论文外,还对学术论文、发明专利、科研成果奖、学科竞赛、专著、译著、课题等提出要求。会议还明确,需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建议每名硕士研究生至少配备1名行业导师,邀请企业专家参与研究生培养,帮助研究生衔接职场需求。
最后,陶成云强调,细化分工需注重“传帮带”,支持资深导师带领青年导师成长,确保各学科方向培养质量均衡提升。要重视研究生培养,学位要求需兼顾“质量”与“可行性”;要提前做好研究生培养时间规划,按照研究生申请学位要求,严格审核确保学位授予质量。对研究生要多关心、支持、沟通和了解,抓好研究生培养支撑土木学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