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 把握规律 探索途径 开创我院学生公寓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发布者:发布时间:2007-10-09 07:59浏览次数:

----哈尔滨学院舍务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在我们满载着’05年的收获,即将跨入充满希望的’06年之际,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学生公寓经验交流会,目的是总结工作规律、共享工作经验、探索新途径、推出新举措,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十六号文件精神。

借此机会,我代表学生处从三个方面向各位汇报学生公寓工作:

学生公寓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扮靓窗口 树立形象

学生公寓卫生状况是学生个体和学院整体文明的外在表现。卫生管理也是学生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养成的重要实践环节。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截止目前,卫生日检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初教院、体育学院达到百分之百。学生的自律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公寓多次迎接了省内院校的参观并获得一致好评,在全省高校学生公寓联检中名列前茅,荣获省教育厅先进单位和示范公寓的光荣称号。

二、打造纪律环境 培养秩序意识

为培养学生公民秩序意识,学生公寓先后修订了23项制度标准,并从小事、身边事抓起,认真落实,打造寝室纪律环境。由于寝室是学生问题行为的多发、频发场所,所以良好的纪律环境的形成走过了一段渐进的艰辛路程,付出了在座诸位辛勤的汗水,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典型标志是04年以来已连续两届毕业生在离校期间,没有出现集体蓄意抛物事件,做到了文明有序离校。毫不夸张的说,这不但是我校学生工作的亮点,也是全省高校学生公寓中的一个亮点。

三、确保一方平安 营造安全感

学生公寓的生活社区属性和住宿者都是青年学生这一特点,学生寝室成为安全防火、防盗的重要部位。各高校学生公寓火灾、盗窃事件频发,安全任务和责任十分沉重。因此,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各位楼长每日每时如履薄冰、恪尽职守。在二级学院、保卫处、学生处的共同努力下,学生公寓做到了无火灾、无重大外盗事件发生,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确保了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迎新生工作准备周到 学生入住井然

为做好’05年迎新工作,公寓900多个房间、近7000人进行一次大规模搬迁调整工作。搬迁调整过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精心准备、协调调寝方案。理工学院、政经学院、外语学院、生化学院等调寝幅度较大的二级学院用了一周时间进行动员和调解,完成了调寝工作。学生公寓为新生总计准备了2600个床位。学生公寓对每个寝室、每个床位、每件家具设施进行逐屋逐寝修缮,各位书记和辅导员逐室检查落实。由于准备工作到位,提前到达的500多名新生和家长得到了妥善安置。迎新之日秩序井然,顺利入住,圆满完成了迎新工作,实现了学生安心住下,家长放心离开的迎新目标,并以良好的公寓形象赢得了家长对我院的认同。

五、服务工作深得人心 文娱活动广泛开展

在加强刚性管理的同时,根据学生群体合理需求和学校现有条件,充分挖掘资源,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产品。实施十二项“贴心服务项目”,其中包括假期有条件免费住宿、安装了晾衣架、把空置房间做学生自习室,维修快捷化、开辟了文娱活动室、楼长入寝谈心活动等,赢得了广大学生的好评。郭林、林晓东、丛二勇等经常住在学生寝室,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学习,融洽了师生关系,提高了育人效果。

雅化寝室、公寓杯球类、棋类比赛、再回首剧场、假如再回到大一征文等文娱活动为公寓创造了良好的文化心理氛围。人文学院的美化寝室活动带动了卫生和纪律管理大幅度提高。

两年来的工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夯实基础,固本培元。目前,我们共同用爱心、管理、服务、文化创造了良好的公寓制度环境、秩序意识、和谐的人文氛围,为公寓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公寓工作主要经验:

一、学生公寓工作主题明确 思路清晰

明确主题,明晰思路,对公寓工作具有导向、激励、凝聚作用,使工作在有条不紊、张弛有序中展开。学生公寓把主题确立为构建和谐公寓。工作思路确定为:以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主线,依托德育评估,以育人为中心,以人性化的服务和安全为基本保障,以基础文明建设为切入点,以队伍能力建设为重点,以齐抓专管为平台,大力开展公寓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公寓。工作目标是:安全有序,整洁舒适,健康文明,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制度完善,广泛参与。工作操作层面设计为第一层次是安全和服务,第二层次是纪律秩序和卫生环境,第三层次是文化建设和和谐氛围。’04年以来学生公寓把以学生为本,追求卓越,秉持责任,永驻爱心确立为核心理念,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一条最根本的经验。

二、确立正确管理模式 提高管理效能

提高公寓教育、管理效能,必须形成正确的管理模式,我校把处在学校管理交叉十字路口的学生公寓确立为齐抓专管模式,建立了以楼长为主体的扁平化内部管理形式,采取管理--服务型的行政行为方式。在事权划分的讨论中,在领导的强有力协调下,学生处、各二级学院、保卫处、总务处等单位进一步明晰了工作职责,初步建立起运转有效、协调到位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学生公寓工作的成效取得,从学生公寓外部看,形成齐抓局面是关键;从内部看,形成专管能力是重点。

三、严格管理 有效服务

伴随着公共管理由计划--控制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一方面,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严格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管理本身也是一种服务,管理之中有服务,服务之中有管理,管理和服务在“度”上的和谐是教育效果实现有效途径,也是人文氛围营造的有效方式。在管理工作中,要从日常行为小处着手,抓养成、抓平时,扎扎实实提高学生道德水平。良好的习惯是学生独立于社会的基础,也是他们走向社会垒下的一块基石。

四、队伍建设是公寓工作的组织保证

各二级学院书记、辅导员能够经常深入寝室,以育人为导向,以公寓为德育阵地,着力解决了学习困难、心理困难、生活困难“三困”难题,加强了养成教育,在寝室育人实践中发挥和正在发挥着主导作用。这一主导作用机制的形成、队伍建设状况和思想政治工作进寝室的深度将决定公寓学生工作的走向。

学生公寓楼长队伍是公寓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通过每两周一次的培训交流、楼长记事制、楼长个体学生谈话记录、写读书心得,周报告制度、内部考评、走动式管理、实践锻炼等方式,打造了一支在思想上、业务上过硬的楼长队伍。在人员少、工作量大、管理艰难的环境中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促进了和谐公寓的形成,确保了学校一方平安。

学生干部是公寓规范的倡导者,制度的践行宣传者,日常行为的示范者,管理服务的重要辅助者,他们在公寓管理中起到了维护、支持、保证作用。有效调动广大学生的广泛参与是宿舍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渐进有序、管理民主化的客观要求。

构建寝室集体组织 发挥团组织作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公寓是高校“三育人”格局中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载体。学生寝室是学生集体的最小单位细胞,学生在寝室集体内同吃、同住、同学习,彼此交往时间相对较长。由于接触零距离,相互了解、理解程度更深,默契空间大,互相影响深广。在生活化的轻松氛围中思想行为表现自然,信息流量大,这是与班集体相异之处。学生寝室成为学生思想交流、心理互动、交往实践的主要场所;是文化品位提升、就业“软”实力生成、良好行为方式养成的有效载体;是构筑“三观”、健全人格、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课堂。寝室集体内所提供的丰富德育资源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工作的重要基础。实践证明,把学生工作重心降低并延伸到寝室、延长教育管理手臂是破解面临难题的途径之一。因此,寝室集体组织--团小组的有效建立将成为我校学生组织功能的拓展,也是团员意识教育并取得实效的载体。寝集体组织建设必将全面提高我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出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由于我们的齐心协力,由于我们心里秉持着一个共同的责任,开创了公寓工作的良好开端。面对二○○六年,让我们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生工作全局,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以制度为矩,把握工作思路,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我院学生工作新局面。

学生处

二00五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