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材料】 三月五日中国教育报以整版的篇幅报道了香港大学宿舍服务员“三嫂”袁苏妹的事迹。袁苏妹没受过更多的教育,然而她以独特的方式育人育德,她在男生宿舍工作40多年一直对住宿生关怀备至,尽心照顾,如喜欢听学生倾诉心事,看见他们闷闷不乐时,便主动询问拉家常,发现学生有什么琐细的需要,便热心地帮助解决。她的每一句叮咛、每一声温暖的话语,都成为远离家庭学子们最大的母亲般的慰藉。袁苏妹这位看似平凡、不起眼的角色,却以自身的平凡行为传递出大学之大爱,赢得了学生的敬重,更于数月前被授予名誉院士衔,被称为“永远的大学堂之宝”。
三月二十日学生处舍务管理中心召开楼长座谈会,就教育报《“三嫂”从宿舍服务员到院士》事迹展开讨论。由于事前印发了上述学习材料,大家又有切身体验,所以发言踊跃,内容具体,生动感人,会场气氛热烈。通过座谈,大家进一步认识到,热心周到地服务学生是学生公寓实施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之大爱的生动体现。各位楼长纷纷表示:在学校这个群体中,我们虽然是极其普通的,但我们的工作是崇高的,将以更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服务每位学子,将怀着更高的职业荣誉感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之中。
座谈会上,特邀学生代表于宝成同学动情地说:我们身边的宫阿姨等楼长就是我们身边的袁苏妹,由于平时忙于学习、工作、就业,没有说句感激的语言,今天的座谈会,对我们学生来说,是一堂生动的“学会感恩”课,让同学们学会理解、尊重和欣赏身边的普通人。各位楼长帮助我们做的多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说的多是一些生存的小常识,讲的多是一些生活中的小道理,倾听的多是我们遇到点滴苦闷,这些似乎因为琐碎难登大雅之堂,因此看似普通,但平凡一旦被发现、被感知,平凡也就不再平凡!
楼长代表宫丽、刘淑娴、王雪诗、孙斌、曹桂兰、崔丽华、刘晓丹等先后发言,纷纷表示要以袁苏妹为榜样,学习她敬业乐业、事事尽心、处处关心、承担责任的精神。各位楼长也讲述了她们在服务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学生生病时,主动送饭、送药;学生遇到烦心事时,与他们倾心交谈;零星维修工作主动快捷上门服务;春节、端午节等节日主动为生活有困难的学生送去食品和衣物;“甲流”期间不顾个人安全反复深入寝室关照学生;为公寓学生的平安总是不知疲劳反复巡查……一桩桩、一件件,深深地感动了与会的每位成员。
舍务中心杨君和何姝同志先后在发言中认为袁苏妹是一名普通的劳动者,但是她为育人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虽然她所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但涓涓细流润物无声,滋养着学生的心灵,理顺了情绪,化解了无数矛盾和风险,我们的楼长就是身边的袁苏妹,各位楼长用实际的行动维护着学校的和谐和平安,在一线贴近学生传递着学校的大爱无疆。
最后,学生处唐志斌同志从三个方面做了总结,一是通过开展向袁苏妹学习活动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进一步推动公寓管理方式由管控型向服务管理型、向通过拓展学生参与渠道实现公共治理型转变,加大“走动式”服务力度,努力做到“三个贴近”,不断探索和凝练出适合宿舍特点、有实效性的工作经验和规律。二是从对象管理角度,强调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自我管理,要通过每位工作人员的自身示范性引领公寓良性发展。三是希望进一步提高职业荣誉感,强化责任意识,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在平凡中绽放生命光彩,以辛勤的服务和人文关怀所展示出的人格魅力烛照莘莘学子。
舍务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