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模型技术深度重塑教育形态与科研范式的时代背景下,技术变革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为探索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创新路径。10月25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联合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专家进高校工作委员会、联盟实践教学工作委员会主办,CCF教育专委、哈尔滨学院教务处、人工智能学院共同承办的“CCF教育专委走进哈尔滨学院暨大模型时代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新方向与核心能力培养学术报告会”在人工智能学院成功举行。

本次学术报告会邀请了国防科技大学毛新军教授、吉林大学黄岚教授、南京大学陶先平教授。哈尔滨学院副校长于少鹏教授、教务处处长王克朝教授出席报告会,人工智能学院王知非院长主持报告会。

于少鹏副校长为报告会做开场致辞,他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在科研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及本次学术报告会的重要意义。于少鹏副校长指出:通过与CCF教育专业委员会及毛新军教授、黄岚教授、陶先平教授等教育领域精英的深入对话,不仅能够拓宽我校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更能够搭建起校际、学界间紧密合作的桥梁。

在报告环节,首先由黄岚教授带来题为《新标准指导下的计算机类专业建设》的报告,解读工程教育认证新标准的内涵,在新标准下如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

陶先平教授聚焦《大语言模型在计算机专业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应用与思考》。围绕大语言模型的本质能力,结合学生学习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培养的宝贵经验,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为计算机类专业在大模型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思路。

毛新军教授以《大模型时代的软件人才培养:认识、实践和思考》为题进行了分享,重点介绍了大模型时代背景下对软件人才的理解和认识;讨论了将大模型技术和工具等融入软件工程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的若干认识,以深化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及软件人才培养;阐述了在大模型辅助软件开发实践方面开展的初步探索,发现并讨论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新现象、新问题和新观点。

随后,在交流讨论环节,三位专家与参会的教师关于大模型的使用,计算机专业建设,大模型时代下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互动频繁,气氛热烈。
通过此次学术报告会,不仅为我院教师带来了教育领域的前沿学术思想与人才培养新路径,更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大模型赋能教育教学三个核心维度拓宽了认知视野。报告会紧扣区域与行业人才需求导向,为我院推动数智技术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服务国家战略、培育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提供了清晰方向,对学校高水平课程建设的深化及数智化教育教学模式的落地,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