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马德义,1995年6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2009年获吉林大学世界史专业历史学博士学位。200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工作。现就职于海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世界近现代史教学与研究工作。曾获“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多次获得“本科教学优秀奖”。海南省“D类”高层次人才,“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和“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会员,国士馆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军事历史研究》《外国问题研究》和《吉林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独立完成专著两部、参编两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主持省厅项目多项,获多项省级校级奖励。
自学校毕业以后,载着母校的殷殷期盼、带着授业恩师的谆谆嘱托走上了教育工作岗位。在工作实践中,他持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逐步成长为一名高校教师。期间,他的政治思想觉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也是竿头直进。在工作岗位上他始终坚持着正确的政治方向,牢记党的原则和教育宗旨,时刻以党员教工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国守法、敬业爱岗、爱护学生、团结同志,在政治上、业务上以及在学习方面树立了新时代的理想信念,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毕业生。
恒心求学,躬耕不辍
马德义毕业至今一直在历史学领域孜孜以学潜心钻研,他有一颗对专业的痴迷之情和对历史教育工作的执着之心。他常言:“没有对历史的科学认知,则无以考古知今。”学习历史能够“以文字采撷历史火花、以典籍品味过去、以故往慰藉心灵,由此既能传承文化亦可提高个人修养”。他坚持认为,没有对历史的学习与传承便无以续写辉煌——于国于民皆为同理。他对历史学专业的专注促使他从母校毕业以后不断深造,发挥了跬步不休、跛鳖千里的学习精神,历尽天华成此景,最终用七年多时间完成了硕博学位的学习任务,这是他从中学教学岗位走上高校教学岗位的必由之路,同时也奠定了他步入学术研究殿堂的坚实基础。
砥志研思,精益求精
学海无涯、云程有路,“勤”和“志”二字在其间有“点睛”之用。马德义同志在专业学习方面立“磨杵成针”之志、行“吃苦耐劳”之实,因而在本专业领域中的发展很快。他坚持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望远山而前行,知任重而益进。在多年的专业学习中,他深刻地认识到历史文化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它是一个民族兴衰更迭的见证,记载着人类文明兴衰的历程,凝聚着古代先贤的智慧。“兴衰际遇溢于笔端,百代沧桑尽收眼底”,他不断积累和吸收中外学术元素,坚持运笔耕耘。自从踏上学术研究之路至今,他独撰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关于“美韩关系史”的文章和以“近代美朝美夏关系”为主题的文章分别于国家级期刊《世界历史》(2012)和《史学理论研究》(2016)发表;关于近代美朝关系方面的论文分别发表在《军事历史研究》(2021)和《外国问题研究》(2022)等CSSCI学术期刊上。其代表性专著是《二战后美国对韩政策研究》(46.3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此为研究冷战时期美韩关系的学术论著。
马德义同志在科研方面的学术视野不断得到拓展、专业知识水平也同时得到提高,其论文和专著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为读者学习历史、品味历史提供了有益参考。这些成果也被其他研究者所引用,这是其服务业界、服务社会作用的体现。在一定学术成果积累基础之上,他先后两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持,其研究水平和层次得以向纵深发展,目前又形成了最新科研成果。以上枚举之例可以表明,马德义同志在专业学习和研究方面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在丰富其所在专业领域研究成果方面尽了尺寸之功。
匠心独运,奉献教育
从当年报考母校“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时起,马德义同志就立志要从事教育行业,他对党的教育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对教育工作矢志不渝。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他取得了很大成绩,在黑龙江大学从教期间曾连续三届荣获“优秀本科教学奖”(2015、2016、2017年度)。
在2012-2020年期间,他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有7项,均已结项并有“优秀”奖级的傲人成绩。在近年教学实践中他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记录教育心得,若干篇教学论文由此而生,其中《关于在国际化背景下推动多元文化发展的几点认识》(2021)是一篇非常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方面的论文,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了较有见地的论述;《历史教学与研究中图像资料利用问题的国内研究状况》(2018)、《浅谈美国在历史教学研究中图像资料利用的特点》(2018)和《历史教学中图片资料的分类及利用心得》(2012)等文章形成了历史课程“教学方法”专题系列;《略谈教学中的课内外互动问题》(2014)及《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研究特点及方法》(2012)等文则是从人才培养角度展开的研究。所有这些教研成果都为指导实践教学、提高专业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寄语母校】“饮水思源,不忘桑梓”。作为校友,对于母校的培育之恩铭感五内!“潮涌千帆竞,奋楫正当时”,母校历经数十载发展历程,如今已步入根壮叶茂的稳健发展时期,其社会贡献与日俱增,毕业学子引以为傲、引以为豪!希望学院厚积薄发、锐意进取,继续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