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振宇)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系响应智能与建筑工程学院要求,开展大一新生晚间自习活动已经一个月。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多数同学们能够按照要求把手机放在讲台,专心温习功课、写作业。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细碎的交谈声此起彼伏,部分同学目光游离、对着书本发呆,更有甚者,手里握着笔一动不动。
系主任张宇老师敏锐地发现了这一不良苗头,马上召集了大一各班班主任和班委会全体成员,召开了一次以“如何提升晚自习质量”为主题的紧急班会。这次班会,班干部们没有简单地抱怨问题,而是纷纷结合自身观察和与同学们的交流,对晚自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最主要的原因是,很多同学不是不想学,而是不会学,缺乏具体的目标和规划。大家一致同意,需要一个明确的纪律公约,让大家有章可循,同时也要有温和的提醒机制。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讨论,一套兼具刚性约束与柔性引导的整改方案浮出水面:
1. 学习委员会在晚自习开始前,根据当天上课内容,利用五分钟提醒大家明确本次自习的具体任务,让学习有的放矢。
2.共同制定《班级晚自习公约》,明确规定进入教室即须保持安静,手机需调至静音并放到讲台,杜绝闲聊和随意走动。
3.实行班干部轮值,班主任突击检查制度。每晚安排一名班委坐在教室后排,负责维持教室纪律,以身作则带动学习氛围,班主任不定时到自习教室检查晚自习的情况。
4. 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帮助遇到困难的同学,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于特定时间段进行讨论指导。
5.每周由学习委员汇总晚自习情况,在班群里进行简要通报,表扬进步,指出不足,并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管理策略。
整顿刚开始的时候,部分同学感到不适应,对上了大学还要像中学一样被人管着颇有微词。但在班主任耐心解释和班干部以身作则下,大家很快意识到了此举的良苦用心,慢慢学会自觉遵守纪律,教室里的嘈杂声日渐稀少,自习情况焕然一新。
这次晚自习的整顿,不仅改善了学习环境,更是一次深刻的集体主义教育和学风建设。它让同学们意识到,良好的秩序需要每个人共同创造和维护。从迷茫到自律,从散漫到专注,这是新生们大学成长路上非常可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