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郑思源)为推动学风建设向纵深发展,精准回应学生学业需求、助力学生夯实专业学习根基,9 月 24 日,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在实训楼 A305 专题召开 2025-2026 第一学期学生座谈会。专业教师郑思源、刘楚杨全程参与,与 40 余名本科生围坐交流,围绕 “补学业薄弱、强专业能力” 核心方向,为新学期学生学习发展提供针对性引导。
本次座谈会以 “强学风、补短板、提能力” 为核心目标,直指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困惑与需求。会议伊始,郑思源老师结合专业近期教学反馈与学生成绩整体情况,着重强调了学风建设对学业提升的基础性作用。他提到,当前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主动性不足、过往薄弱知识点未及时消化的问题,而良好的学风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规律高效的学习习惯,更能为专业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筑牢基础。同时,他鼓励在场学生放下顾虑、畅所欲言,将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对课程安排的建议充分表达,让座谈会真正成为师生间 “解困惑、促共进” 的有效沟通平台。
在已学知识薄弱环节的讨论中,高等数学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议题。多名学生代表坦诚分享学习感受,提到高数中的极限运算、积分应用等知识点较为抽象,即便课堂上理解了理论,课后实际解题时仍常遇阻碍,甚至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造成一定影响。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学业痛点,郑思源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与专业教学规划,向学生明确了后续将围绕高数薄弱环节开展专项提升工作,通过更贴合学生需求的引导方式,帮助大家梳理知识体系、强化应用能力,逐步攻克学习难关,避免薄弱知识点持续堆积。
谈及新学期即将开设的 MATLAB 程序设计、模拟电路技术两门核心专业课程,两位教师重点向学生解读了课程的重要性与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提前建立认知、消除畏难情绪。刘楚杨老师指出,MATLAB 程序设计是电气领域开展系统仿真、数据处理的核心工具,与后续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联系紧密;模拟电路技术则是学习电力电子、智能控制的基础,对掌握电路板设计、信号放大等实用技能至关重要。专业将结合两门课程的特点与学生学习规律,提供适配的学习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逻辑、掌握核心内容,为后续专业深度学习打下基础。
交流环节中,学生们结合自身学习情况积极提问,从 “无编程基础能否学好 MATLAB” 到 “模拟电路实验操作是否复杂”,问题具体且贴合实际需求。郑思源、刘楚杨两位老师耐心倾听每一个疑问,用通俗的语言逐一回应,既解答当下困惑,也为学生梳理学习思路。现场氛围热烈而务实,学生们在交流中逐渐明晰新学期学习重点,对后续课程学习的信心也进一步增强。
座谈会尾声,郑思源教师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专业将认真梳理此次座谈会收集的学生诉求与建议,并融入新学期教学优化规划中,确保教学安排更贴合学生学习需求。同时,他再次鼓励学生:“新学期要主动投入学习,遇到难点及时与老师、同学沟通,积极参与学风建设相关活动,和专业一起努力,切实提升学习成效与专业能力。”
此次座谈会不仅搭建了师生高效沟通的桥梁,更让专业清晰把握了学生的学业需求与学习痛点。后续,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将持续关注学生学习动态,以更精准的引导、更贴心的服务,助力学生在新学期攻克学业薄弱环节、扎实掌握专业知识,为培养高素质电气领域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