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培彬)11月5日下午,第十二届国际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哈尔滨学院校园赛在二号楼2602教室正式拉开帷幕。来自智能建造、土木工程等6个专业的26支队伍、97名学子齐聚一堂,在计算机前展开了一场专业知识的较量。
一、竞赛模式,凸显数字化特色
本次比赛采用创新的线上答题模式,参赛队员通过专业竞赛平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涉及土木工程与BIM相关知识的试题。平台系统自动判题、实时计分,既保证了竞赛的公平公正,也提升了赛事效率,展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型竞赛场景。智能与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刘兴国、智能建造系主任徐培彬来到比赛现场观摩指导。
二、多方协同,确保赛事顺利进行
本次赛事由智能建造专业承办,专业社团BIM智造社负责主要组织工作。在社团指导教师董琳的悉心指导下,社团成员从前期宣传、报名组织到现场技术支持,都展现出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组织协调能力。智能建造系范铂老师全程参与赛事技术支持并指导学生,为比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社团联合会积极参与现场协调,确保赛事各环节衔接顺畅。青年新媒体中心的同学们穿梭在赛场各个角落,用镜头捕捉选手们专注答题的精彩瞬间。赛前,他们还组织拍摄了全体参赛人员的大合影,为这场专业赛事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学生工作办公室单玉玺带领学生干部在赛事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在场地布置、设备调试、人员引导等环节默默奉献,确保了比赛的有序进行。
三、结果揭晓,三支队伍成功晋级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竞赛平台自动生成最终排名。“云构未来”、“铁三角队”、“薛田许宋队”3只队伍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稳定的临场发挥,从26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代表学校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通过竞赛,同学们不仅巩固了专业知识,更激发了深入学习的热情。
四、科创赋能,推动以赛促学育人
本次BIM创新大赛校园赛的成功举办,既响应了科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的“科创赋能”主题,也为我院学子搭建了专业技能交流的平台,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进一步彰显了我院社团组织在专业育人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比赛以创新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宣传了智能建造的发展前景,让更多学生了解到这一新兴领域的魅力。智能建造作为智能与建筑工程学院新成立的专业,其融合传统土木工程与数字化技术的特色,通过本次竞赛得到了充分展示。
其次,比赛有效提升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许多参赛同学表示,通过参与比赛并深入了解后,发现BIM技术特别具有吸引力,要在后续的学习中投入更多时间学习相关软件和理论知识。
最重要的是,赛事紧密结合学校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通过竞赛推动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为未来服务社会打下坚实基础,也与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相契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求。
随着晋级队伍的诞生,本次校园赛画上了圆满句号。获胜队伍将继续备战全国赛事,而所有参赛学生都在这场专业知识的大练兵中收获了成长。相信在未来,这样的专业竞赛将继续为哈尔滨学院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