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红色印记】追太行烽火记忆 传红色精神星火——智建学子走进八路军太行山纪念馆有感

信息来源:智能与建筑工程学院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9日 15:45

(文/柳思为)刚跨进八路军太行山纪念馆,时空便骤然折叠——玻璃幕墙外是车水马龙的现代喧嚣,幕墙内却裹着硝烟味的旧时光,连空气都沉了几分。这座嵌在太行山腰的建筑,早已将八路军与山脉的血脉,浇筑进每一块砖石。山间的风仍在呼啸,仿佛还在一遍遍复述当年的枪炮声,追忆那些倒在山坳里的身影。

馆内蜿蜒的参观路线,像极了战士们曾踏过的太行羊肠小道,每一步都往历史深处扎。在复原的八路军指挥部前,我猛地驻足:裂了缝的木桌上,缺口的煤油灯旁,毛笔尖还沾着干硬的墨,几张泛黄的作战图边角已被摸得起毛。恍惚间似能看见,油灯昏黄的光里,有人攥着笔在图上圈画,窗外风雨拍打着窗棂,桌上的决策却像烧红的烙铁,在暗夜中烫出希望的路。

“英烈墙”前的震撼,让我几乎喘不过气。密密麻麻的名字刻在青石板上,一层叠一层从墙根铺到顶,有的被岁月磨得模糊,有的甚至只标注着“无名烈士”。我伸手轻触石板,冰凉的石面下,仿佛还藏着二十岁出头的体温——他们本该像我们一样在阳光下欢笑,却把年轻的生命揉进太行泥土,连个完整的故事都没来得及留下。

出口的电子留言墙闪着光,“感动”“震撼”“不忘初心”这些字眼,像一颗颗滚烫的星。现代的光点与馆内的旧物件隔空对话,过去的热血与现在的心跳在此刻相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突然读懂,肩上的“责任”从不是空话,而是那些无名英烈用生命托来的接力棒。

走出纪念馆,阳光晃得眼睛发酸。回头望,太行山轮廓依旧巍峨,而长眠于此的英烈,早已与山脉融为一体——他们从未离开,只是换了种方式,守着这片用生命护住的土地,也守着我们后辈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