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呈现】
“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2017年底,央视一档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火爆全国。
九大国家级历史博物馆的27件镇馆之宝“走”出陈列馆,登上电视屏幕,呈现在亿万观众面前。明星带入,历史讲述,国宝背后深厚的历史渊源通过27位明星们舞台剧式的表演跃入观众的视听,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前世今生”在新颖的文艺形式中得以活化。
这档节目从口碑到收视率均创下当年电视节目的高峰。前四期节目播出不到一个月,全网播放量近6亿;每期节目的豆瓣评分都在9.3分以上,甚至在以“90后”“00后”为主要受众群体的B站也得到了几乎全面的赞誉。每一期的《国家宝藏》都被称为中国的“博物馆奇妙夜”。
以第一期为例,故宫博物院推出三件国宝: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华第一古物”石鼓,以及有着“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梁家辉、王凯、李晨作为国宝守护人在探寻国宝文化的过程中,对历史的崇敬,对将毕生贡献给中国文博事业的工匠们的敬仰,让观众和网友的评论炸裂:“我看着这些文物……看哭了!”“愿我大国浩瀚,愿盛世流转!”“多幸运,我是华夏子孙!多自豪,我是中华儿女!”“我们有多么灿烂的历史啊!看到这些都忍不住热泪盈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瞬间迸发,其间蕴含的是对中国深厚文化精神的自信。
文化自信的国家战略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为此特别撰文评价道:“彰显出连接古今、观照当下的人文情怀与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让文物活起来”。文物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所铸大国梦想的历程,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愈发坚信,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将继续创造和延续伟大的中华文明。
一档火爆的电视节目,其背后实际上是关于文化自信的重大课题。在2014年2月24日的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之后的两年间,习近平又对此有过多次论述:“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2016年5月和6月,习近平又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提出在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到2025年基本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的目标,并对各方面工作给出了具体意见。
关于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而一个看似平常的电视文化产品在各个社会阶层中引起了不寻常的反响,这不禁提出一个问题:对于所拥有的博大深厚的历史资源和文化精神,我们身处的社会和每个个体该如何建设自己的文化自信?
不断创新形式传播中华文明
近些年,以国宝为题材的电视节目不稀奇,如《国宝档案》《华豫之门》《鉴宝》《寻宝》等,但大多以平实叙述为主,而《国家宝藏》则首次将博物馆拉进了综艺。形式的创新是这档节目受到如潮好评的根本原因之一。
对此,节目的主要负责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节目部主任、《国家宝藏》总制片人吕逸涛说,“这是一个大课题,对我们内容创作的机构、内容传播的平台来说,我们要把自己的存量做活,把我们开掘出来的这种大型文博节目的资源利用做到最好。《国家宝藏》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特别像网站的年轻人都喜欢看,没有抨击谩骂的,这让我们很感动,“90后”“00后”看完竟然都有这样的感觉,‘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生中华家’,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中华文明的继承和传承”。
对于文化自信的养成,吕逸涛表示,“我们的节目内容强大,传播广泛,好评如潮,这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好表达。走出去让世界认知我们的能力,传播中国文化,这是‘文化走出去’,我们的强国策略之一。现在很多海外机构版权购买方已经在洽谈我们节目的版权模式,希望购买后复制到他们的国家去落地生根。原来是我们买别人的东西,现在我们的原创力也达到了让西方国家来引进我们的文化产品模式了。这正是中华文化软实力强大的具体表现之一”。
【案例点评】
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蕴涵着人类的智慧、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其核心是价值观。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凝聚力量和智力支持。本案例讲述了《国家宝藏》栏目,诞生于国家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和国人文化自信觉醒的宏观大背景下,节目一经播出,即成爆款,迅速在全国引爆“历史文物热”。在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我们更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好、传承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原理课第三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一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中“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对于树立科学历史观和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内容的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国家宝藏》中的片段,请学生分析国宝背后的哲学意蕴或价值观念,以此来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例如,请谈谈你对《国家宝藏》的感受,你认为《国家宝藏》中有怎样的文化传承?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秉持怎样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