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事新闻 |      思政课程体系 |      实践教学 |      经典选读 |      教学案例 |      双语资源 |      教学风采 |      教学视频 |      历史人物 |      学生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案例 >>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

2019-04-02 16:38:16  点击:[]

【案例呈现】

改革开放的4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40年,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40年。改革开放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并呼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既为改革开放事业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又通过植根于实践的土壤、汲取鲜活的实践经验实现了自身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同样,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实践创新与理论创新交互作用、交相辉映,在中国大地上谱写了壮丽的历史篇章。改革开放的过程同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展开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创新的最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诞生。

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决定于三个因素:一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内在品质,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三是创新主体的科学态度、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这三个方面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其内在联系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一条重要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实践的创新必然导致理论的创新,这是理论发展的规律。一般而言,实践的本质特点是它具有直接现实性,是常青的生活之树,它具有一切理论都不具备的现实权威性,一切理论最终都要接受它的检验,实践的发展促进或带动理论的发展。实践的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显著特点,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乃至飞跃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这种作用集中体现在:创新的实践锻就了创新的思维,改革开放实践催生了思想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基础和精神准备;改革开放实践提出了许多重大的现实课题,创造了许多富有探索性的经验,明确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迫切要求,从而成为推动理论创新的直接动力。

没有改革开放的鲜活的实践经验,就不可能有今天包含了丰富而深刻创新内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当然,理论创新成果反过来又指导改革开放实践,其主要路径体现在三点:一是作为指导思想提供宏观工作上的指导;二通过指导或影响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产生具体社会科学创新性成果来影响决策,进而影响实践;三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进行调查研究,形成具体实践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发展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实践在开创了中国模式的同时,也验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和与时俱进的品格构成理论不断创新的内在根据

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集中体现在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总特征是: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形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和实践特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过程,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紧密结合的创新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过程。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能够中国化,之所以能够取得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代表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不仅因为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而且还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等特点和与时俱进的品格。

创新主体的科学态度、实践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实现理论创新的主观条件

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础在于实践,关键在于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社会主体主要有三个方面:广大人民群众作为改革开放实践主体,在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提供智慧和创造经验的意义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广大理论工作者对改革开放实践的规律和哲学社会科学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直接或间接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三是以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和概括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实践经验,充分吸收了哲学社会科学者科学理论研究的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总体来看,创新主体的科学态度、实践精神和创新思维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关键。

新时代的实践发展与理论创新

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最新创新理论成果。它全面总结了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回应了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这一新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新飞跃。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继续。我们相信,新时代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必将继续有力推动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案例点评】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指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之间存在良好的、积极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或者说二者之间形成相互激发、共同促进的因果关系。它们各自的创新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在与另一方的互动中完成的。本案例通过一系列资料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实现理论创新,并在理论指导下不断地进行实践创新的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如果缺乏理论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原理课第二章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三目“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努力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内容的教学。教师可结合大量的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辩证关系,关心社会,贴近时代,不断提高创新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例如,案例中,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为什么必须坚持理论创新?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上一条:教学案例: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下一条:教学案例: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故事

关闭

版权所有: 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