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文本
中国与非洲虽相距千里,但却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在争取民族解放、追求现代复兴与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对方,相互理解,彼此支援、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中国与非洲早在唐代就有了直接往来,在宋元年间均有使臣出访非洲。明成祖时,郑和的船队到达非洲东岸,他的航海图是中国第一次绘入了非洲的海图,中非关系达到鼎盛。此后,因为历史原因中非关系陷于停滞状态。
新中国成立和非洲国家独立后,中非关系复苏,并开创了新纪元。建国初期,中国援助非洲修建的坦赞铁路,帮助非洲成千上万的人摆脱贫困。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非洲国家的鼎力支持密不可分。中非之间秉承真诚友好、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交往原则,积极推动中非关系的发展。
新形势下,中非新的合作平台——中非合作论坛,为中非关系跃上历史新高度注入新动力。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次自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外交创新尝试,于非洲而言这是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神奇之旅。随着中非合作论坛机制化的推进,中非关系获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快速发展,迄今为止已有53个非洲国家加入论坛。2018年,以“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更是揭开了中非关系新的历史篇章,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画卷上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0年是中非合作论坛建立20周年。中非合作论坛成果经多年积累,已遍及非洲各地。在基础设施方面,中国在非洲建设的铁路和公路已分别超过6000公里,近20个港口和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的建设,促进了非洲工业化进程,提升了非洲的自主发展能力。在民生领域,中国迄今已完成了130多个医疗设施、45个体育馆、170多所学校的援建项目,近5年培训非洲各类人才超过20万人次,分布在非洲的各行各业,在增进非洲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贸易和投资方面,2019年,中非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1100亿美元,37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各地投资兴业,为非洲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在中非合作带动下,其他域外国家也纷纷加大了对非洲的关注,给非洲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中非合作论坛建立以来,中国对非合作一以贯之,秉持正确义利观,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体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境界。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内政,不附加政治条件,不强人所难;始终注重倾听非洲声音,尊重非洲意愿,契合非洲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讲到:“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历史有其规律和逻辑,中非双方基于相似的遭遇和共同使命,在过去的岁月里同心同向、守望相助,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合作共赢之路。
案例解析
本案例使用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外交”中的“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中非命运紧密相连。相似的遭遇和共同的使命,为中非友好合作奠定了基础。中非合作论坛作为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集体对话的关键平台,已经成为引领国际对非合作的一面旗帜、南南合作的公认典范,这对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与国际组织参与到中非合作论坛当中来,足以说明论坛在国际舞台上的生命力,也充分体现国际社会对中非合作论坛的普遍认可。
事实上,中非论坛已日益成为多边外交的大舞台。如今全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在此形势下,中国秉持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把中非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中非人民福祉推进合作。
中非合作论坛向国际社会发出发展中国家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的时代强音,也将推动国际社会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和平与发展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从而壮大发展中国家的整体实力,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国际秩序朝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新型国际关系体系的构建提供更加成熟、新鲜的范例。
案例来源
1、中非合作何以促进新型国际关系发展?2018年09月06日,中国网。
2、中非关系70年与中国外交成长,《西亚非洲》,2019年11月22日。
3、中非合作论坛引领国际对非合作,2020年01月13日,新华网。
(陈丽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