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教师提升项目申报质量,10月15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1505会议室举办了第二期科研立项经验交流会暨“外语之声”学术论坛系列讲座第38讲。会议邀请王正博士就新近获批的202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语言学学科门类)进行立项经验分享。会议由副院长袁晶主持,院长孙延弢、博士教师及青年教师代表参会。

王正博士结合其成功立项的《多模态虚假信息符号认知操纵识别模型的构建与治理对策研究》,系统分享了项目书撰写心得。他详细阐释了如何将“AI虚假信息治理”这一国家需求与外语学科的“符号学”专长深度结合,从而确立独特选题。在框架设计上,他强调了“问题-理论-方法-价值”的逻辑闭环,并展示了自己的技术路线图实例。 他还特别提醒,论证部分需用“前期成果、数据储备、团队构成”等硬证据证明可行性,语言表达则应追求专业、简洁与规范,避免任何低级错误。

随后,孙延弢院长以一位青年博士的立项书为案例,进行了现场评析。他逐项剖析了立项书中在选题聚焦、文献综述、创新点提炼及技术路线图设计等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给出了细致的修改建议,使在座教师对申报书的常见误区与提升路径有了更直观深刻的理解。

本次活动内容务实,针对性强,有效提升了教师对高水平项目申报的理解与信心,是学院深化有组织科研、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将成功经验转化为普适性的方法指导,有效降低了教师们的申报畏难情绪。未来,学院将继续通过系列化、专题化的学术活动,强化科研过程管理与服务,完善激励与评价体系,充分激发教师的科研创新活力,为学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