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落实教育部、黑龙江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文件要求,9月10日,体育学院召开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专题部署会,全面解读《哈尔滨学院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未来3-5年课程改革方向与核心任务,由体育学院院长戴显岩主持会议,副院长冷超、各系部主任及骨干教师代表参会。戴显岩院长宣布体育学院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王大为、戴显岩担任组长,任彦军、冷超担任副组长,委员会成员包括姜桂萍、王忠才、李大军、韩晔、郑艳静、史冉冉、宋敏嘉,王玮担任领导小组秘书。

会上,戴显岩院长传达学校文件核心精神,强调方案提出的3-5年建设目标,绝非简单的课程数量增长,而是要通过构建“通识+专业+交叉”的AI课程矩阵,真正实现两个“全覆盖”。针对“十五五”期间的具体目标,戴显岩特别强调,力争培育省级AI课程,开发地方产业案例,向社会输送AI应用型人才,这些指标既是对学校课程建设水平的考验,更是服务黑龙江省冰雪经济、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的责任担当,全校上下需统一思想,将《实施方案》的要求转化为具体行动。
同时,冷超结合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冰雪运动两大专业及大学公共体育教学部的实际情况,就《哈尔滨学院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实施方案(0908征求意见稿)》落地作出专项部署,明确要求各专业以方案为核心推进课程建设。冷超强调,各专业需紧扣方案中“专业融合、突出实践”要求,结合自身定位制定学习与建设计划,聚焦AI在体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效果分析中的应用,组织教师学习AI教学方案生成、学生运动技能AI评估等工具;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需围绕社区体育服务、体育赛事运营,探索AI在人群运动数据监测、赛事智能调度中的实践,开展相关案例开发学习;冰雪运动专业则要结合冰雪运动等特色方向,重点学习AI动作分析、运动员体能监测等技术,将其融入训练课程教学。
最后,戴显岩要求各专业成立专项学习小组,定期开展方案研讨与技术实操培训,确保将方案要求转化为具体课程建设举措,推动AI技术与体育专业教学精准对接,切实提升专业育人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