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玉娟、黄婷婷)当晨曦穿透冰城薄雾,身着蓝马甲的青春身影已在街巷间穿梭;当暮色浸染松花江畔,那抹亮色仍在服务中闪耀。哈尔滨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以热血为墨、行动为笔,在城市发展的脉搏中镌刻下温暖的印记。从国际赛事的聚光灯下到乡村振兴的阡陌田间,从社区服务的细微末节到国家战略的西部边疆,再到守护生态的绿色前沿,他们用脚步丈量责任,用专业诠释担当,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这片黑土地上生根发芽,绽放出最绚丽的青春之花。
一、闪耀城市名片:专业与热情点亮冰城盛会
哈尔滨学院志愿者的身影,已成为冰城重大活动和城市服务中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他们以专业的素养和忘我的热情,向世界展示着哈尔滨的温度与活力。
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这一国际舞台上,284名哈院学子成为了冰雪盛会的中坚力量。火种采集的庄严时刻,193名志愿者凌晨顶寒坚守:39名礼仪志愿者仪态端庄,保障流程流畅;150名观众志愿者热情洋溢,驱散严寒。采火使者苏辛手持火炬的瞬间,折射出哈院青年“使命必达”的坚定。火炬传递的全程护航,266名志愿者经多轮培训,遍布点位员、后勤、礼仪、运输等关键岗位。人工智能学院徐宝勇累计服务1293小时、食品工程学院李志强寒风中精准引导,他们以行动兑现“青春无惧风雪”的誓言。在冰雪大世界分会场,志愿者们挥舞旗帜,无惧严寒反复演练,最终完美呈现主火炬塔“雪韵丁香”的璀璨。化身文化使者,他们向世界来宾推介麦秆剪贴、烙画葫芦等非遗技艺,常书豪、尹安琪等同学更主动担当翻译,架起中外文化交流的虹桥。

同样,在历届哈尔滨国际马拉松的赛道上,哈院志愿者的“蓝马甲”已成为选手心中最可靠的存在。从2016年303名“新兵”到2024年511名师生坚守48个岗位,学校连续多年荣膺“优秀组织奖”,这支队伍已成为赛事的“金字招牌”。凌晨2点的集结,是志愿者的常态。起点外围引导员的手势是指路明灯,接驳区志愿者肩扛补给箱的身影成为流动的风景。当外国选手拍下他们忙碌的瞬间,当疲惫的跑者由衷道谢,文法学院邹凤家喻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能让世界看到哈尔滨的热情,手上的血泡都是勋章!”这些点滴,早已超越服务本身,凝结为城市文明最生动的注脚。

二、扎根基层沃土:用所学所长服务社会民生
哈院志愿者深知,服务的舞台不仅在镁光灯下,更在广阔的基层大地与社区街巷。他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解决实际问题的青春动能。
“青衿归梓里,践履彰风华。”“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是哈院学子走进国情民情、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截至2024年暑期,289支实践团队、3000余名师生足迹遍及全国13省28市,服务基层群众超1.2万人次。2023年暑期“守护童年”实践团跨越13省市28乡镇,关爱500余名留守儿童,创新“文化课程+兴趣拓展”模式,点亮童心成长路,获哈尔滨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示范团队一等奖。在非遗传承一线,志愿者们深入泸州毕六福油纸伞博物馆、河南登封等地,调研推广油纸伞、木版年画等非遗技艺,推动古老智慧焕发新生机,“青春之梦,守护非遗之光”活动成效斐然。学校将实践作为关键育人载体,引导青年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长才、贡献,源源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哈院智慧”。

在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哈院志愿者同样深度融入。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学校构建起覆盖党建、治理、服务的多元化社区服务体系。创新赋能社区治理:“I创精英”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首创“121”公益服务模式(1支队伍聚焦社区党建+治理+服务2大核心,形成1套可持续方案),为社区提供智慧解决方案,打造知名服务品牌。这种“双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模式,秉持“创新治理、树立典范”理念,有效提升了数智化时代的社区治理水平与居民幸福感。守护居民健康防线:“青春红丝带 防艾筑未来”、“冰城之光”禁毒等专业志愿服务队深入10余社区,通过真实案例讲解禁毒法规、普及防艾知识,筑牢居民健康意识之堤。近五年百余次社区服务惠及群众超万人次,让志愿服务的暖流深深沁润社区土壤,成为校地共建、和谐发展的坚实纽带。

三、响应时代召唤:将青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哈院志愿者的视野和担当,不止于服务一地一域,更勇于响应国家号召,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在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社会关切中绽放青春。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哈院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铮铮誓言。学校将西部计划作为重要育人平台,建立健全“广泛动员、按岗招募、择优录取、双向选择”机制,全力做好选拔、培训、保障和跟踪服务。多年来,上百名优秀毕业生已奔赴西部广阔天地,在教育、医疗、乡村建设等岗位上发光发热,将青春和汗水倾注于祖国边疆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以实际行动诠释家国情怀与时代担当。

“保护湿地功在当代,生态平衡惠及千秋。”面对生态保护的紧迫课题,哈院志愿者依托省寒区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湿地研究院等平台,构建起“科研支撑+志愿服务+社会宣传”的立体服务模式。他们深度参与“黑龙江湿地日”“哈尔滨湿地节”等品牌活动,走进湿地宣教馆担任专业讲解员,深入社区发放生态手册,将深奥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知识。省、市林草局高度评价学校“科研成果科普化”的创新实践,赞誉青年团队是守护寒地湿地的忠诚“青春哨兵”,让学术智慧在生态保护一线结出硕果。

在生命守护的紧要关头,哈院学子从未缺席。从2016年“献血车进校园”到2024年“热血迎亚冬,爱心暖冰城”,无偿献血已成为校园爱心传递的品牌。近千名师生挽袖奉献热血;他们不仅献出热血,更扛起后勤保障的重任,组织有序,宣传有力。冰冷的针头旁,流淌的是对生命的无限敬畏与支持盛会的赤诚之心,汩汩热血汇聚成冰城最温暖的青春暖流。

志愿蓝,正青春——行动铸就时代担当
青春因奉献而厚重,城市因担当而闪耀。哈尔滨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用一次次真诚的服务、一场场专业的行动、一份份无悔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他们在盛会中展现专业风采,于基层里深植为民情怀,向边疆处挥洒青春热血,于生态间守护绿色家园,在危难时传递生命之爱,在生活中倡导文明新风。这抹跃动的“志愿蓝”,是冰城最温暖的底色,是社会最蓬勃的力量。他们的担当,不在纸面,而在脚下坚实的土地,在服务人民的每一寸光阴,在每一个被需要的地方绽放的青春光芒。未来征程,哈尔滨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继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