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以来,共青团中央会同中央宣传部、国家教育部、全国学联共同组织开展了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数以百万计的青年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组成实践服务团队,深入农村特别是贫困落后和欠发达地区,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服务。为突出发挥高学历青年学生的知识技能优势,2003年至今,哈尔滨学院团委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在上级团组织的正确领导下,认真探索,不断实践,全面推广,以 “拓展视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提高素质”为目标,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锻炼自我,服务社会,甘于奉献”的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的促进了大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成长成才。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目前已经成为我院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社会影响最广的一项团员教育项目。经过我们的努力,我院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已经从我市八区十一县,扩展到全省其他城市的县乡级单位,随着我院在全国招生后,这项活动也必将推广到全国各个省市,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和素质拓展的一项深受欢迎,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项目。
学院团委一直把三下乡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团员意识教育的关键项目来推进。在2003年,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被列入《哈尔滨学院优秀团支部评比细则》和《哈尔滨学院优秀团干部(共青团员)评比细则》当中。2004年,我院团委下发了《关于在哈尔滨学院开展争创星级团支部的若干意见(试行)》,其中在团员活动项目中,明确将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作为年终评比的重要考核项目,初步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三下乡活动体系。2005年,我院编写了《哈尔滨学院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汇编》,对9个二级学院基层团委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4年来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同时在活动的形式和内涵上进一步进行了规范和深化。
一、重普及 重实效
我院深入地贯彻落实团中央关于组织开展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关文件的指导精神,学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四年来,我院集中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近3万人次,学院的广大团员青年,通过参加三下乡活动,都不同层次的得到了锻炼,深受教育。在活动中引导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了他们的民族精神。在所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勇于开拓探索,大胆创新,在改革和创新方面更是富有特色,取得了丰硕的果实。使同学们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从中还有效地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更好地促进了他们成长成才。同时,也为市属周边县乡真正送去了一份关怀和温暖。
针对我市农村实际发展情况,结合我院优势专业,我院社会实践活动采取了院、系组团相结合,集中组团与分散实践相结合,重点团队与一般团队相结合等多种组织方式,以学院社会实践服务团、系(院)社会实践服务团为主,学生自发社会实践小分队和学生个人分散参与社会实践为辅的形式进行。各系(院)结合了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组织 “大学生落实科学发展观宣讲团”、“大学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宣讲团”、“大学生农村政策宣讲团”等到市属周边农村开展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党中央重要思想、讲解农村的各项政策法规,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与农村中小学搭建帮扶对子等多种形式,为农村在生产生活、精神文明建设等层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重内容 重规范
在内容上,我院的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在下乡宣讲前,都要对宣讲的内容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邀请我校在相应领域中学术研究具有前瞻性的教授,采取对宣讲团成员进行重点指导的方式,保证内容的质量与层次,形成规范文稿或固定模式,使三下乡活动规范有序。在活动范围上,我们坚持固定结对,常抓不懈,不仅使宣传、帮扶、指导的对象得到稳定的发展,更使三下乡志愿者服务队延长了服务周期。服务队的建设星火相传,形成了良好的传统,树立了为基层服务的风范,增强了广大团员青年的责任意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特长。立足于搞一项活动,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困难,认真写好一份调查报告。本着就近、就便、专业对口的原则,认真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奔赴农村,通过一系列的规范管理,我院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紧抓暑期、重大纪念日等时机,扎实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宣传讲座、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将此项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得到了农村及各贫困中小学校的欢迎和好评。同时注意发挥高校的智力资源优势,突出活动的科技、知识含量,广泛开展了扫盲志愿服务以及环境保护、普法宣传等活动。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丰富了阅历,增长了见识,增强了服务社会的奉献意识,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快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信息的交流互动,为大学生开展三下乡活动提供信息源,及时地进行指导和帮助。我们将信息进行筛选,从实践信息、实践流程等方面为全院同学提供了有关社会实践的全面指导和服务,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服务热情,增强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同学们的水平,重塑同学们实践创新精神,同时也使同学们适应社会的综合素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学院团委的高度重视下,三下乡服务队每次都会将活动内容进行总结,形成材料,编辑成册,为今后的三下乡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重发展 重深化
2005年我院的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主题,动员组织了全校近9000余团员青年学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大团员青年在实践服务中受教育、长才干,并以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我院大学生和谐社会建设宣传服务团、大学生形势政策宣讲团,主题鲜明,活动扎实,效果突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普遍的好评,使我院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迈入了新的台阶,走上了新的层次。
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院进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有效载体,也是我院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展现专业特长的良好阵营,更是对我院广大团员青年进行团员意识教育的有效平台。在“三下乡”活动中一方面使大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了民情,丰富了社会阅历;另一方面,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锻炼,亲身感知了基层群众的所急所需,用实际行动切实解决了人民群众的一些实际困难。在活动中我们受到了当地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树立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展现了我院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通过三下乡活动,不仅为我院团员青年提供了服务社会,建设基层的最佳窗口,同时还磨练了大家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团员青年理论运用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真正做到了“双赢”。相信我们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会开展的更好,在社会中“受教育”,在实践中“长才干”、在服务中“做贡献”。我们将进一步扩大三下乡活动的外延、拓展其受益面,进一步促进三下乡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三下乡活动同学们收获着感动,体验了社会。他们走出校门,撒播爱心,学习知识;到农村、城镇考察、体验,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充分将自己所学专业和实践联系起来;到基层宣传环保、法律知识,同学们正是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努力为社会奉献一点自己的力量。三下乡活动是一个集锻炼、展示、学习、实践于一体的空间平台,是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成长进步、奋发进取的催化剂,是增强青年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试验基地。使我院学生能够放远眼光,努力将自己塑造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新青年,真正达到服务社会、增长才干的目标。学校团委会将此项活动继续深入下去,争创品牌工程,让三下乡志愿服务的火炬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