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学校以“龙江英雄情”为核心的思政育人创新实践获媒体聚焦,其 “五色融合 + 虚实结合 + 双课耦合”的特色模式,被黑龙江日报、龙头新闻报道。
报道中提到,学校立足龙江地域特色,以 “龙江英雄情” 为价值内核,整合多元育人要素:通过 “红、绿、蓝、金、银” 五色教育元素融合,深挖革命精神、生态理念、科技报国、农业奉献、冰雪文化等地域资源,让赵一曼、刘永坦、北大荒垦荒英雄等榜样故事走进课堂;借助 “虚实结合” 技术,联动校内外纪念馆打造线下实践基地,同步建设 “龙江英雄” 数字化资源库,实现 VR 体验、线上课程与实景教学的无缝衔接;创新 “双课耦合” 机制,打破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壁垒,推动跨学科协同,并辐射带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以“龙江英雄情”赋能思政育人,充分激发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育人提供可借鉴的 “哈院方案”。

原文如下:
五色融合+虚实结合+双课耦合!哈尔滨学院:“龙江英雄情”赋力思政育人
创新融合情景表演、歌舞、合唱等多元艺术形式,生动再现革命先辈的英勇斗争与家国情怀,这个夏天,一场场哈尔滨学院精心打造的“雪原星火·信仰之歌”专场文艺演出,不仅为市民和游客奉献了红色文化与高雅艺术交融的视听盛宴,更为该校思政育人实践写下生动注脚。

“雅音舞韵”课程思政——“雪原星火·信仰之歌”专场文艺演出
“思政教育要有效吸引青年学生,离不开‘守正’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哈尔滨学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娜直言,在思政育人工作中,哈尔滨学院坚持以“龙江英雄情”作为贯穿全程的核心价值导向,引领并整合“五色”教育元素、“虚实结合”技术、“双课耦合”机制等多元要素,促进各环节协同联动,有效汇聚育人合力,彻底打破碎片化壁垒。这一模式不仅深刻挖掘了龙江地域的红色资源与独特文化,更以创新的方式,将英雄精神融入青年学子的血脉,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五色融合:绘就思政育人新画卷
走进哈尔滨学院,一股浓厚的“五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的“五色”,象征着黑龙江多元地域特色的五种教育元素——红、绿、蓝、金、银,五色融合,共同描绘出一幅丰富多彩的思政育人画卷。
在“红色”革命精神的引领下,学校充分利用龙江丰富的红色资源,将赵一曼、马骏等革命英雄的故事搬上课堂,通过生动的讲述与情景再现,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深刻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与伟大。

哈尔滨学院原创话剧《寻找赵一曼》
在“绿色”生态资源的滋养下,学校通过马永顺、朱彩芹等生态英雄的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实践。在“绿色”教育的推动下,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参观光大集团垃圾焚烧
抢抓“蓝色”科技创新时代机遇,讲好刘永坦、杨士莪等科技英雄故事,在环大学大院大所创新创业生态圈和学府路—大直街—南通大街高科技产业经济带引领辐射下,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强化青年学生科技报国担当。
“金色”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让学生们感悟龙江儿女在守护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无私奉献和卓越贡献。北大荒垦荒英雄的故事,如同一部生动的教科书,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农业的重要性,激发他们服务乡村振兴的志向和能力。
“银色”冰雪文化资源,学校巧妙地将冰雪艺术魅力和冰雪运动精神融入美育、体育之中,让学生们涵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包容开放的心态。
“在‘五色融合’的育人模式下,学生们在参与各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龙江英雄情’的理解,更坚定了理想信念,厚植了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入党意愿增强。”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李铁岩介绍,学校学生社团——红旗实践团,充分发挥朋辈教育功能,组织开展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努力让“青年人影响青年”,社团获评黑龙江省高校活力社团。这一育人模式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上,更在课程建设与教师成长中得到彰显:该教学模式支撑的核心实践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获评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类),思政课教师安慧玉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红旗实践团走进音乐大剧院
虚实结合:打造沉浸式育人新课堂
如何突破传统实践教学局限,提升沉浸感与覆盖面?哈尔滨学院积极探索创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虚实结合”育人场域,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与深度联动,为学生打造沉浸式的育人新课堂。
“为了让龙江英雄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强大生命力,深入学生心灵、引发共鸣,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并进行富有创意的转化和贴合时代的呈现。”安慧玉教授说。通过优化校内智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深化拓展与校外纪念馆、博物馆等共建的实践教学基地群,强化了现场教学的直观性。积极与东北烈士纪念馆、三十六棚纪念馆、龙江优秀精神文创展览馆等展馆紧密合作,推动龙江英雄特色资源有效转化为思政育人实效。在这些基地里,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底蕴。

参观哈尔滨青年运动史纪念馆
在“云端”,学校利用在线教学平台与新媒体矩阵,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与互动传播,提升网络育人科学化水平。丰富完善“龙江英雄”数字化资源库,集成VR/AR体验、虚拟仿真实验、微课、慕课等数字化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平台,观看微课、慕课等数字化课程,参与线上讨论与交流。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学的沉浸感与覆盖面,还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收获更多知识与感悟。
积极探索实施“线上预习研讨+线下实地探访+线上成果展示”的混合式学习路径,在实体基地嵌入技术标识,实现线上资源与线下实景的无缝对接和增强;探索建设地域文化主题教育基地,打造沉浸式实体场景……在“虚实结合”的育人模式下,哈尔滨学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成效。
双课耦合: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
在哈尔滨学院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双课耦合”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该校着力打破“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壁垒,通过制度设计与资源配置,推动二者在育人目标、内容、师资、评价等方面的深度耦合,构建一个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协同育人格局。
在思政课程方面,学校优化课程内容设计,将“五色”元素及其蕴含的英雄情怀等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引导思政课教师找准结合点,用思政课的理论提炼出有价值导向、有情感、有温度的英雄故事,将理论寓于故事之中,用理论说服青年学生,用故事感染青年学生。教师们不仅在课堂上讲述革命英雄的故事,还引导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社会,通过实地探访、调研学习等方式,亲身感受英雄精神的伟大与崇高。

举办百名大学生“红色家书”诵读活动
在课程思政方面,学校引导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与“五色”教育元素和“龙江英雄情”相契合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推动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库建设与共享。这种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不仅丰富了专业课程的内涵与外延,还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强化全方位实践育人。通过主题文化活动、环境景观设计等形式,营造“五色辉映”的校园育人氛围。依托社会实践平台,设计与“五色”元素相呼应的“行走的思政课堂”路线,组织跨学科综合性实践项目,在实践中促进知识交叉融合与能力提升。
为推动“双课耦合”机制的深入实施,该校还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训。通过组织专题培训、教学研讨等活动,提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育人能力。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双课耦合”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与反馈,确保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
此外,为充分发挥全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牵头单位作用,哈尔滨学院以“龙江地域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名师工作室为主体,主动对接中小学,开展教学研讨等活动,以丰富的形式、生动的内容,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政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党爱国情怀。通过研讨会、实地考察、经验分享,向省内外多所高校介绍模式的工作成效,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哈尔滨市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共同体建设工作推进会在哈尔滨学院举行
龙头新闻原文链接:http://h5.hljnews.cn/h5/detail/normal/6443978562192384
编辑:李晓欢 审核: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