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思想政治理论课“现场教学”模式新探索

浏览量:时间:2015-11-19

为响应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号召,贯彻落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文件精神要求,积极推动教学观念转变、推进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思政部于2015年11月18日下午在东北烈士纪念馆,组织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示范讲评课”观摩活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现场教学”。亲临观摩指导的校外专家有,省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国务院专家津贴获得者、东北农业大学金长城教授,省“四进四信”教指委委员、省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兼党总支书记周苏娅教授;出席的校内领导与专家有,校党委副书记、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王利民教授,督导处处长王继伟教授,教务处副处长李云晖教授,文科督导专家郭雅杰教授、虞复兴老师,思政部主任吴卫东教授。思政部全体教师参加了观摩。示范课由教学副主任周惠杰主持。

本次教学示范观摩课采取“现场教学”教学模式。“现场教学”是将课堂搬到现场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仿真或实际的事件现场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具有亲验性、互动性、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现场教学把课堂搬到了现场,把课堂中的问题带到现场,教师现场解决技术问题。该教学模式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以学生需求为导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为目的。

“现场教学”主讲教师安慧玉,以东北烈士馆纪念赵一曼烈士场馆为授课现场,以“纪念赵一曼弘扬中国精神”为主题,赵一曼烈士的革命事迹为主线,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时代背景,通过大量翔实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北抗联史料,蕴含饱满的激情,运用“以史带论”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生动地上了一堂难忘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授课过程中安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现场场馆环境中的历史遗迹、图片、珍贵文物等相结合,产生呼应与共鸣,在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许多学生潸然泪下,现场教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现场教学环节结束之后,即刻在场馆现场进行了一场师生共同参与的示范课程反馈会。省思政课教指委副主任、东北农业大学金长城教授指出,在东北烈士纪念场馆开展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示范观摩课,是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贯彻,体现了“五个发展理念”中最重要的“创新发展”理念,哈尔滨学院思政课教研部的这一尝试毋庸置疑是一种教学方法创新;省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党总支书记周苏娅教授指出,现场教学充分利用了哈尔滨及周边的革命教学基地等资源,突出了抗联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彰显在今日中国的时代价值与历史价值,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吸引力。督导处文科组专家郭雅杰教授认为,现场教学形式新颖,克服了以往思政课理论抽象、课堂枯燥的弊端;授课教师安慧玉教学能力突出、素质过硬,思政课教学团队合作精神是本次公开课成功的保障;教务处副处长李云晖指出,思政部一直致力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付出了大量心血,现场教学示范观摩课达到了学校开展示范观摩课以推动教学方法创新的目的。

随机发言的三位听课学生一致认为,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思政课现场教学模式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得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感触强烈,记忆深刻,并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发奋学习、苦练本领,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得到各方面大力支持,反馈会后,东北烈士纪念馆的于主任与哈尔滨学院的领导与老师进行了交流,就如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交换了意见,表示积极支持我校将教学现场搬到场馆中来。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思政部在本学期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包括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开展“现场教学”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教学活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知识问卷调查”、“参观哈尔滨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遗址”、举办“书画展”等;接下来要计划依次进行 “专家讲座”、“红歌会”、寻访烈士足迹主题实践活动。思政部今后将充分利用好校内外的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全面提升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