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5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生活报》以“我市注册志愿者青年超过35万人”为题,以我校爱心义教志愿服务队的主要事迹为典型报道了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的感人故事。(《生活报》2018年3月2日 第14版)
哈尔滨学院爱心义教志愿服务队(学生社团)成立于2006年5月1日,由校团委组建并直接指导,是首批参与洪润浩志愿者服务队志愿服务的高校社团之一,成立十二年来社团的队员们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在哈市第65中学、伍连德小学、顺迈小学、育才小学、城子小学为家庭贫困学生、农民工子女补习功课,风雨无阻。队员们将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使知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得到了同步提高,在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同时,树立了我校大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良好形象,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原文:
哈市注册志愿者青年超过35万人
文/摄 生活报记者李丹
生活报记者1日从团市委获悉,截至目前,哈市现有正式注册志愿者青年35万余人,组建各种青年志愿服务队6000余支,成立了以10万名高校大学生为主体的“哈尔滨市青年学雷锋大学生志愿者联盟”和由市直单位团员青年组成的98支“青春力量文明城市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推出了“全国最美志愿者”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洪润浩、“中国好人”、“全国优秀志愿者”谢尚威等一批领袖型志愿者。
近年来,哈市陆续启动实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建设“七彩小屋”、助残“阳光行动”、“青春增辉夕阳红”志愿者陪老人过大年等志愿服务项目。
每年3月5日是学习雷锋纪念日,3月也被定为文明礼貌月。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请让生活报记者带您走近那些默默付出的志愿者,倾听他们所经历的感动吧!
哈尔滨学院爱心义教志愿服务队项茗茗讲述一段段感动:
“孩儿们每次都送到汽车站,小脸儿上挂满了不舍”
对于贫困留守儿童而言,缺少的不仅是物质需要、父母陪伴,还有课业辅导上的缺失。成立了12年的哈尔滨学院爱心义教志愿服务队拥有队员200余名,他们利用每年寒暑假、每周节假日来到伍连德小学、顺迈小学、育才小学、城子小学开展志愿服务教学,陪伴呵护了近千名留守娃的童年。
“查字典记字法”一举提高两门课成绩
项茗茗今年22岁,是这个爱心义教志愿服务队负责人。每个学期开学前,她都异常繁忙,给大家排志愿服务课表,对接留守、贫困娃,厚厚的笔记本上写得满满登登,“开学后我们还要开会讨论,规划一下整个学期的授课内容,例如孩子们如何在家防火用电等等。”
虽然刚二十岁出头,但项茗茗已有三年的义教经验了。项茗茗说,她第一次去顺迈小学志愿服务,结识了三年级的小明,“小明语文记不住生字、数学读不懂题目。我从查字典开始教他,生字查完标注拼音,每天复习前一天的生字,长此以往,小明的语文成绩提高了。字认得多了,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数学题随之读懂了,解题能力也跟着提高了。一个学期后,小明的数学、语文成绩双双大幅提高,让我很欣慰。”项茗茗说。
七彩黑板报上字字“呼唤”大学生老师
志愿服务中,像项茗茗一样的很多大学生老师和留守娃处出了真感情。项茗茗回忆说,曾经有一年志愿服务结束后,孩子们依依不舍,有的孩子甚至留下了眼泪。第二学期开学后,他们再次来到这个学校,看到了七彩的黑板报,“欢迎大学生老师归来”,孩子们齐声高呼,“那笑容让我今生难忘,真感动啊!没想到他们这么惦记我们。上完课,孩儿们每次都送我们到汽车站,一张张小脸儿上挂满了不舍,真喜欢他们。”志愿服务队队员刘泉说。
项茗茗现在和服务队中的骨干正在积极筹措,为新一年的留守娃购买学习用品,“这钱都是队员们的零用钱或打工赚钱省下来的。在志愿服务课堂上,大学生老师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因为我们坚信,也许我们的一次努力,甚至一句话都能改变孩子的一生。”哈尔滨学院团委书记孙亮说。
据悉,该服务队目前每周四、周五还增加了阳光助残活动,帮助自闭症儿童打开心扉,让他们感到世界的美好,“目前服务队赢得了哈尔滨市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希望我们以后能为社会做更多事情。”孙亮说。






(校团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