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洪丽、孙学玉)11月15日-17日,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以下简称“教博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我校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三进六促 四建四创:大中小生命教育一体化路径探索与实践创新》《厚德强基、产教深耕: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经省教育厅推荐受邀参展。
本届教博会以“汇聚·共享·创新——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规模空前,涵盖了来自世界各地丰富成果与多元交流活动,集中展示了千余项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优秀教育创新成果。

参展成果《三进六促 四建四创:大中小生命教育一体化路径探索与实践创新》,通过“展板展示+成果宣传+工作坊互动”等形式,系统展示了团队历经近20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的、以“生命教育三进促进学生六大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引领的大中小生命教育一体化路径。展会期间,公安部宣传教育研究部、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等各界教育领导同仁及澳门城市大学、北京教育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小学等大中小学等多位教育专家驻足交流,对学校在立德树人中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学段贯通式人才培养实践表示认可,教育同行围绕“生命基点的人才培养”“生命+特色学科建设”等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并达成后续研究合作意向。

在成果工作坊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生命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刘慧教授作为嘉宾主持,强调学生生命健康成长,是教育的归旨;生命教育大中小一体化,能够破解学段间生命教育割裂的现实问题,是实现各学段教育联结和全周期、贯通式生命教育的重要路径。成果负责人马洪丽老师,对成果研发与实施进行了详细汇报。她基于教育政策分析和成果实践面向,对生命教育“三通四融”的一体化模式、“四位一体”的课程与实践活动体系、“三全四共 六维协同”的师资培养机制、“一线七点”的协同发展生态等进行了重点阐述。与会学者专家给予成果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成果是生命教育领域开创性的研究和实践。研讨中,参与工作坊的学者专家对打造“生命教育+专业教育+德育”教学文化生态、生命教育融入大中小学科课程的一体化机制等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交流。
参展成果《厚德强基、产教深耕: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由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刘亨荣、小学教育专业系主任孙学玉带队。成果立足国家教育强国战略对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时代要求,聚焦小学教师培养中如何融入教育家精神、对接基础教育需求并实现向“未来教育家”进阶等核心问题,提出“1234”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举措,围绕“三心三教”培育小学教师职业素养,创立“三目标九维度”将教育家精神贯穿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全过程,打造“UGIS”(高校-政府-教研院-小学)四位一体协同发展新格局,探索并实践了小学教师培养从“合格教师”“优秀教师”“卓越教师”向“未来教育家”的进阶路径,实现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从“职前培养”向“职后培训”的贯通,实现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从理论建构到实践应用的进阶,实现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从基层学校实践验证、地方教研深度融入、全国同行推广辐射的深度转化,以教育创新助力专业师范生综合素质提升明显、专业建设成效突出、省内引领和示范作用彰显,是对新时代加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战略需求的实践回应。

展会期间,刘亨荣与孙学玉在展区展板前主动宣介、积极交流,向络绎不绝的全国参观者系统阐释成果的核心理念与落地路径。并在现场以工作坊形式围绕“厚德强基、产教深耕”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生动详实的讲解,通过结构化研讨、情景还原与互动建构,引发了与会者的高度投入与思想共鸣。工作坊不仅生动呈现了我院在卓越教师培养上的系统化成果,更与来自全国师范院校、教育机构及基础教育一线的专家学者,围绕育人机制、课程重构、实践融合等关键议题,开展了多轮富有建设性的深度对话。该成果以其鲜明的特色、扎实的体系与可复制的路径,在展会中形成了良好的宣传效应,有效拓展了学术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得到了与会同仁的广泛关注与高度认可。

此次两项教学成果在国家级教博会平台上的成功展示与交流,是我校长期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教学改革的集中体现,也是我校持续推进教学创新、培育高质量成果的阶段性成效。立足新起点,我校将进一步完善教学成果的培育、遴选与推广机制,加大对具有前瞻性、示范性项目的支持力度,引导广大教师聚焦教育前沿,深化产教融合,持续产出更多彰显哈院特色、服务区域发展的标志性教学成果,为全面提升我校人才培养质量与基础教育服务能力注入持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