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童年守护初心在,基层服务使命担”社会实践团纪实

浏览量:时间:2025-07-29

(文/黄婷婷)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校团委“童年守护初心在,基层服务使命担”社会实践团100余名青年志愿者,奔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兴隆镇、双鸭山市福利镇、大庆市肇州县、四川省略坪镇、贵州省岩脚镇、江西省雷溪镇、江苏省东海县、山东省石桥子镇、河南省张良镇、宁夏回族自治区望远镇等8个省(区)的35个乡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聚焦乡村留守儿童实际需求,构建“物资捐赠+课程赋能+情感陪伴”三位一体的精准帮扶体系,累计服务儿童500余人次,以青年力量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持续的志愿服务模式。

精准捐赠,夯实成长基础

实践团前期通过实地调研与需求摸排,精心筹备500余份“爱心行囊”,内含文具套装、书包、绘画工具、体育器材及科学实验盒等学习用品。物资发放过程中,孩子们从初时的羞涩拘谨,到翻看新文具时绽放笑容,或迫不及待拿起篮球奔向操场,或围住志愿者询问实验操作步骤,现场温情涌动。每一份“爱心行囊”成为传递社会关爱、联结城乡情感的重要载体,在留守儿童心中播下被关注、被重视的温暖种子。

课程赋能,促进全面发展

开展爱国诚信教育,筑牢想根基:实践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设计“小英雄故事会”“诚信教育”“国旗的故事”等主题教育课程。通过讲述王二小、刘胡兰等少年英雄事迹,结合互动问答,引导儿童感悟革命精神;以“狼来了”情景剧表演、“诚信小标兵”评选等形式,帮助儿童在角色体验中理解诚信价值;通过讲解国旗设计内涵与历史背景,组织绘画国旗、学唱国歌等活动,深化儿童国家认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实施阳光体育行动,增强体质健康:结合乡村实际,实践团开设篮球、羽毛球、跳绳等基础体育课程,由志愿者系统教授发球、运球、跳跃等基本技能,并组织临时队伍开展友谊赛。课程同步融入“体育小知识”环节,普及运动防护、科学作息等健康常识,倡导“健康第一”理念,提升儿童身体素质与运动兴趣,促进身心协调发展。

推进童心绘画工程,实现情感疗愈:针对留守儿童情感表达需求,实践团开展“绘画疗愈”专项课程。围绕“我的家”主题,引导儿童通过绘画与漆扇创作表达家庭情感,缓解思念情绪;以“未来的我”画作与风筝绘制为载体,鼓励儿童描绘理想愿景,增强未来期待。课程设置作品分享环节,志愿者倾听创作故事并给予正向反馈,使绘画成为情感沟通桥梁,有效降低孤独感,提升心理韧性。

实施书法传承计划,弘扬传统文化:实践团秉持“循序渐进、知行合一”原则,开展书法启蒙教学。从基本笔画入手,志愿者手把手指导握笔姿势与书写规范,讲解“横平竖直”的美学内涵。课程融合经典诵读,组织儿童诵读《三字经》《水调歌头》等名篇,在笔墨书写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与人文情怀,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启动科学启蒙行动,激发探究精神:依托科学实验盒资源,实践团打造“动手做科学”实践课堂。围绕生活现象设计简易实验,引导儿童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推理。设置“科学小问号”互动环节,鼓励儿童提出疑问,志愿者现场演示解答,激发好奇心与探究欲,培养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在儿童心中播撒科学种子。

情感陪伴,温暖童心成长

物资的送达承载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承诺,课堂的欢笑映照着教育振兴的微光,紧握的双手书写着青春与乡土同行的篇章。此次实践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双向滋养:志愿者在服务中收获被信赖的幸福,在乡土中汲取成长力量,进一步明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未来,实践团成员将带着乡村的温度继续前行。而那些曾被陪伴的孩子,将铭记一群青年曾走进他们的童年,告诉他们:你值得被爱,你的未来充满可能。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正是“三下乡”社会实践最动人的注脚——以青春之火,照亮乡土之路;以短暂陪伴,温暖长久人生。

本次实践为乡村教育注入了青春动能,同时探索出“专业对接需求、服务反哺育人”的实践路径。下一步,校团委将持续完善“实践育人+乡村振兴”长效机制,推动青年学子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实际行动回应“强国一代”的时代命题,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哈院智慧与青年力量。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