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荣耀与激励同在

浏览量:时间:2015-10-23

——校友潘德荣先生回母校并在政法学院作学术报告

2015年10月19日上午原哈师专1977级政治系校友潘德荣、温明远、唐来方、张宛中、孙凤祥、管祝滨、齐学栋、孙伟、苏立身等一行9人回访母校。校长胡宝忠、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王利民热情会见了潘德荣先生一行,并向回母校做专题报告的潘德荣先生赠送了纪念品。潘德荣先生,现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涵静书院院长、觉群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诠释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普陀山教研实践基地主任。他曾经留学德国,并获得鲁尔大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哲学研究。

10时许,在热烈的掌声中,潘教授来到了报告会现场。参加这次报告会的有潘教授当年的授课老师李幼怀教授和刘英民教授、政法学院院长李惠男和副院长何颖、人文学院院长龚宏、校科研处副处长宁凯、校友办主任孔令伟和曹琦老师,以及政法学院的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部分学生。报告会由政法学院院长李惠男主持。

潘教授报告的题目是《问学之道》,报告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关于学习与问;二是思与反思;三是人文科学的精神价值。在报告中,潘教授从自己的求学经历讲起,回顾了自己当年在我校以及在德国鲁尔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求学经历,指出学习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在于设疑,要勇于发问、不耻下问。而设问之后就要进行认真思考,并对做过的事情、做出的判断经常进行反思。他认为,认识无止境,学习无止境,现象背后都隐藏着本质,要从感性出发,经过知性,到达理性,追寻事物的本质。现实生活中虽然我们人为地将各种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划分为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但自然科学决不是自然本身,它也是人的活动,是人文现象,必须和人自身联系在一起。他指出,人文科学非常重要,它支撑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要发展,要屹立于民族之林,必须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报告结束后,潘教授与参会的师生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面对师生们的提问,他在有限的时间内悉心做答。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报告会在思索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

最后,李惠男院长代表政法学院全体师生对潘教授在百忙之中为我们奉献的精彩报告表示了感谢,并希望潘教授能对我们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给与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当潘教授离开会场时,学生们都还陷入在沉思中,品味着潘教授的话语。其实何止是学生收获颇丰?在场的所有教育工作者也都受到了一次精神洗礼。期待潘教授以及所有学有所成的校友经常“回家”,顺便带给我们精神上的食粮与养分。(政法学院、科研处、校友会供稿)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