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阔、周晶)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我校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10月17日下午,教师教学发展中心邀请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软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苏小红教授,作题为《AI赋能教与学模式和场景创新的探索》的“教学学术报告”。报告通过雨课堂平台直播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校长、党委副书记于成学,副校长于少鹏出席,于少鹏做开场讲话。教务处、教学质量评估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校级督导员,二级学院分管教学、督导、教发工作负责人及教师代表,2025年新教师教学发展研修班全体学员百余人参会。报告由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宋阔主持。
于少鹏对苏小红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于成学校长来参加本次活动表示感谢。他强调,学校高度重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始终将其作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抓手,学校正积极编制《人工智能赋能专业、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旨在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师生人工智能素养。他以此次报告会为契机,对参会人员提出几点要求。首先,督促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将AI技术融入教学管理工作当中;其次,倡导校级督导员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时发现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学校优化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再次,要求各学院积极推动本院教师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学科特点探索适合的教与学模式,组织开展相关研讨和培训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创新氛围;最后,他鼓励参会教师,要主动拥抱教育技术变革,认真学习苏教授等专家分享的经验和典型案例,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不断提升教学的个性化和精准化水平,努力成为适应数字化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
苏小红围绕人工智能发展的形式和背景,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介绍了其基于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教学全过程实现学习个性化、教学精准化、服务智能化的智慧课程经验;讲解了如何通过建设AI课程打造24H智能学伴,为学生提供全天候在线、一对一辅导、个性化定制、伴随式服务的个性化泛在学习支持,智能推荐个性化学习路径和资源,创设与数字虚拟教师“面对面”实时语音互动的拟实沉浸式学习场景,实现AI赋能学习方式和学习场景变革。苏小红在报告中引导参会教师积极探索基于IMOOC虚实融合跨域协同的混合教学新模式,主张要努力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实现AI赋能教学模式和教学场景变革。最后,她鼓励教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思考AI大模型时代下人类教师的价值体现。
在报告后的互动交流环节,苏小红对在场教师提出的“如何平衡人工智能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智能体服务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实现路径”“AI背景下如何对学生进行科学考核”等问题,进行了针对性解答。
报告历时两个半小时,内容丰富,讲解细致。宋阔对苏小红教授的报告表示衷心感谢,并希望参会老师能够将聆听报告的所学所思所悟融入日常教学工作中,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未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也将持续关注教育技术发展前沿,为我校教师搭建更多学习交流的平台,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与服务,共同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迈上新台阶。
编辑:李晓欢 审核: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