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活动专栏
 首页   活动安排   活动动态   六十周年回顾   征文选登   学校首页 
 
征文选登
当前位置: 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活动 > 征文选登 >
探析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科学理论的力量”征文选登(18)
2009-07-17  

哈尔滨学院 评估督导处主任科员 虞复兴

美国次贷危机造成全球金融风暴,我国外部市场需求下降,对经济影响越加显现。2008年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倒闭的中小企业超过10万家,2009年仍将有一批中小企业面临严峻挑战,这些企业要走出困境唯有提高产品质量,扩大产品知名度,在改制挖潜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有融资、加强技术改造等政策及措施,方能提升中小企业的竞争力,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状况。

一、当前中小企业艰难困境

我国原有3600家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9%,这些企业创造了中国60%以上的GDP和近80%的就业机会。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临市场萎缩、定单减少、流动资金紧张等原因,纷纷陷入了经营困境,陆续倒闭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万家。资料分析倒闭的企业一类主要是从事出口加工业务的外资中小企业,特别是东南沿海的港、台、韩资企业。这些企业大部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在港台地区生产成本不断上升压力下,逐渐发展起来或者直接迁入我国境内。这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销售渠道和客户,经过三十年的努力这些企业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型,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产品80%以上,成为国际市场上轻工纺织品的有力竞争者。九十年代开始以低附加值工业品出口向高附加值电子、工业品出口转变并取得效果。目前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企业订单减少、库存积压、资金短缺,这些外向型中小企业被迫停工、倒闭。外来务工人员无工可打,不得不返乡待业,出现“倒闭潮”、“民工返乡潮”等连锁反应。

另一类出现破产倒闭的中小企业主要是根植于本地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网络中,完全依靠市场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进来。这些中小企业以个体经济为主,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市场为基本形式,以小商品为主要产品的民营中小企业处在低端产业,采用低层次技术,加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虽然这些企业产品也主要以外销为主,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还是主要建立在本地经济社会基础之上的。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国际市场需求下降、企业经营困难、产品无销路、库存积压。同样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主一般千方百计地挽救企业,或者寻找新的发展空间。

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滞后、创新不足、人才短缺、信息闭塞、管理落后、市场泛力等问题。很大一部分企业仍未从家庭经济摆脱出来,经营管理处于小生产阶段,疲于追随市场客户,企业随时有倒闭风险。

美国的金融危机什么时间有转机?没有人知道。如果美国经济有更大的波动,世界经济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那么我国中小企业危机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传递下去,出现产业集群显现效应,一家企业倒闭,企业的上游下游企业会同样面临倒闭。

二、中小企业遭遇困境内因分析

当前中小企业面临困境有以下几个深层次原因。

(一)我国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抗风险能力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依靠国际市场承接国外客户委托加工贸易订单,然后组织工人进行简单的加工,依靠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以相对低廉的产品价格抢占国际市场,赚取微薄的经营利润。1985年以后部分企业生产轻纺产品或中低档机电等劳动密集型产品,附加值低,平均利润率不高。国际市场上风吹草动或者国内政策出现调整,企业生产利润就被挤压,经济效益恶化,企业就存在倒闭风险。另外,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末端,在产业选择上往往具有很强的趋同性,没有形成优势互补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在开拓国外市场时,国内厂家同类同质产品竞争激烈,为获得订单,相互以低价竞争为手段,相互倾轧,导致两败俱伤让外商从中渔利。

(二)中小企业技术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强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发展的动力,是利润的源泉,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我国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投入不足是一个通病,这些企业创新经费往往主要用于购买机器设备,温州地区调查技术创新占总支出的73.4%,用于购买技术的费用仅仅是9.3%。另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平均水平不到0.4%,而国际企业界普遍认为,研发经费应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在美国小企业在技术进步中具有显著的创新作用。小企业虽然规模小,其经济实力特别是资本有限,用于技术进步方面的经费无法与大企业相比,但其专利发明要多于大企业,每一美元研究与发展支出所产生的发明要比大企业多了3至5倍。美国全部科技发明创造中50%来自小企业。医学上青霉素,航空用直升飞机,施得乐的复印技术,柯达彩色胶卷等均属于20世纪美国小企业的发明。

(三)企业资金规模较小,限制了经济规模发展

在经济学上,某一产业的经济规模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用一套生产设备,一定资金投入等,使某产品达到一定的生产能力。在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不能像国有大企业那样有大量的国家政策性拨款和贷款优惠,发展资金规模相对较小。这种较低的资金规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经济规模的发展。

(四)融资难制约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企业的管理者往往专注于市场及技术层面业务,缺少对资金合理配置。很多中小企业甚至没有正式会计报表,抵押品、担保品也非常缺乏。一旦资金周转不灵,银行无法对贷款风险进行评估,更谈不上控制。金融部门发放小企业贷款额度普遍较低,信贷过程中对申请人进行资格调查和审核需要耗费银行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成本。这使得银行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也不愿意轻易贷款给中小企业。因此,我国每年有30%的中小企业倒闭,而其中的60%是因融资问题得不到解决所致。

(五)企业缺少长远战略目标,发展定位不明确

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需要与企业明确的发展战略相匹配。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还没有制定真正的企业发展战略,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投资者缺少创业经验,盲目性大,企业家追求短期经营目标,缺乏发展的中远期战略规划等。不能做到“避其锋芒,攻其不备”为自己的产品谋求一个有利的市场位置,并通过差异化手段加以实现,最终在市场上失去与竞争对手产品间的心理差异,使产品陷入困境。

三、中小企业面临困境求发展

(一)发挥优势,拓宽市场

我国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劳动力供给人口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耕地面积和水资源二大农业资源十分紧缺,国情决定中国需要国际市场和进口市场。在目前形势下,中小企业生产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将受到限制,出口技术型产品受到竞争。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需要出口更多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发挥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的比较优势,但还不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依据产业政策,中小企业应有选择地发展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产品。通过企业改制,发挥现代企业特点,不能以美欧市场为主攻点,要积极进入拉美、非洲、东南亚市场,在吸引外来资金,建立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使技术与中小企业廉价劳动力相结合,提高劳动力技术和生产技能,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二)积极引进科技人才,提升产品质量

人才是创新之本,发展之基,兴旺之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了人才,就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并能持续发展。中小企业要支持以人为本,建设一支有效的技术团队和营销团队,特别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近几年我国每年平均有五六百万高校毕业生涌入人才市场,是企业选才的大好时机。企业领导要有战略眼光,选用和储备技术人才,要提高他们地位和薪酬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同时企业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保证科技人员产品研发费用。在引进、消化、吸收技术基础上,加强自主研发能力,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创产品品牌。做到“以质取胜”和“以技取胜”,以技术密集型产品代替 “低值价廉”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三)改变融资工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要生存和发展,资金筹措是突出问题。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针对融资难问题,政府应强化信贷政策的结构性调控功能,壮大中小企业金融市场体系,加快发展门类齐全、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合作共存的中小企业融资组织。如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小型金融组织等,充分发挥体制外资金对中小企业的补给作用。金融部门要对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加大对成长型和技术创新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贷款覆盖率和贷款额度,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担保体系,加强信用担保和信用服务,提高中小企业搏击市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版权所有: 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