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学院 财经与管理学院办公室主任 程宇
一、扩招背景下高校贷款风险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到大众的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而我国高校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是大规模向商业银行贷款。由于高校的银行贷款大多用于学校基建项目的开支,此类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结果造成高校的还债困难,银行风险加大。根据教育产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许多专家都在积极探讨拓宽高校融资渠道的方式,来解决高校巨额的贷款问题,比如组建教育产业集团,高校产权的股份化或资本化,开展高校的资本运营,成立教育投资基金,发行教育债券,发行教育彩票等等,在众多的融资渠道中,高校贷款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成本较低、效率更高、更具潜力的资本市场运作工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贷款证券化的意义
1、启动高校贷款资产证券化可以化解商业银行对高校贷款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高校贷款资产证券化结构形式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可以参与过手证券式资产证券化交易,也参与资产抵押证券和转付证券等形式的资产证券化交易。在过手证券这种证券化结构下,被证券化的高校贷款组合的所有权在证券出售时就转让给了投资者,被证券化的贷款组合的债务人提前偿付所产生的再投资风险及债务人的违约风险要由证券投资者承担。在资产抵押证券这种证券化结构下,商业银行可以进行担保融资,从而解决其资产流动性的不足,避免高校贷款活动中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而且在转付证券这种资产证券化结构形式下,贷款组合的债务人提前偿付产生的再投资风险也是由证券投资者承担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可以强化银行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信贷支持。
2、高校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有助于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和投融资结构的优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的高校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可以将高校信贷市场与证券市场连接起来。SPV发行的以高校信贷资产作为基础资产的过手证券、资产抵押证券、转付证券及其衍生形式,可以丰富我国证券市场的金融工具,满足对资产安全性、流动性和赢利性有不同偏好的投资者的需求,为各类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优化其资产组合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3、高校贷款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相关高校的品牌和知名度,增强这类高校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地位,促进它们改善办学质量。为了吸引投资者,提高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评级,高校贷款证券化的发起人(商业银行)、发行人(SPV)会倾向于选择知名度高、办学质量好、生源可靠、还贷能力强的高校的贷款作为资产支持证券的基础资产。而信用增级机构的担保、评级机构对证券的评级、证券公司对证券的承销活动又可以强化资本市场对高等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兴趣和关注,提高相关高校在投资者及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与地位,从而有利于这部分高校吸引社会资金并扩大生源,促进其发展。而这部分高校为了维护自身的品牌形象以及有利的融资地位,必然会注意改善自身的办学质量。
4、高校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工具。教育是投资风险小、回报率高的朝阳产业。根据西方教育经济学家计算,1990年代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投资回报率为12.3%,中等收入及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回报率可高达20%,远远高于电脑等产业的年收益率。通过资产证券化,投资者可以从高校的优质资产中获得较为丰厚的回报。
三、高校贷款资产证券化模式分析
(一)基本模式比较
1、过手证券(pass-through securities)是一种以抵押贷款组合为担保的证券。过手证券发起人以出售方式将金融资产所有权转给发行人,发行人以自己为受托人,以信托名义向投资者发售收益凭证,即过手证券。每份过手证券代表被证券化资产一定比例的所有权及收益权。发起人对过手证券的本息无支付义务,其本金和利息由基础抵押品拥有者支付,由银行(抵押贷款的发放者)通过发行人转递到投资人手中。
2、资产支持证券(assets-backed securities,ABS)是以非住宅抵押资产为担保的证券。在发行ABS时,发起人将用于担保的金融资产向受托人抵押,其价值一般相当于融资额的150%-240%。ABS的发起人并不一定转让金融资产所有权,抵押金融资产所产生的未来收益也不指定用于偿还ABS的本利,只起到信用担保的作用。
3、转付证券(pay through securities)是为既能准确地预测现金流量,又能充分利用基础资产而产生的,它兼有过手证券和资产支持证券两方面某些特点。相对而言,它比过手证券有更加稳定的现金流,比资产支持证券更能有效利用基础资产。
表1:资产证券化三种基本模式比较
比较内容
| 过手证券
| 资产支持证券
| 转付证券
|
基础资产的处理及其所有权的归属
| 基础资产所有权随出售而转移,并从发起人的资产负债表中移出
| 基础资产的所有权仍属于发起人,资产保留在其资产负债表中
| 基础资产的部分所有权仍属于发起人,资产是否保留在其资产负债表中视情况而定
|
投资者承担的风险
| 投资者承担本息提前偿付而产生的再投资风险
| 投资者不承担本息提前偿付而产生的再投资风险
| 投资者可能承担本息提前偿付而产生的再投资风险
|
资产证券化与发起人的关系
| 发行的证券不作为发起人的债务出现在其资产负债表中
| 发行的证券作为发起人的债务出现在其资产负债表中
| 发行的证券可能作为发起人的债务出现在其资产负债表中
|
(二)高校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实现模式
SPV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品种主要是过手证券、资产支持证券和转付证券。过手证券要求资产池在相对集中的一个时间产生现金流入,而高校贷款在此狭窄的时间范围之外几乎没有现金流。而资产支持证券则会使得高校贷款的本息与所发行证券向脱钩,为此,转付证券相对来讲比较适合高校贷款证券化。一般来讲,高校贷款主要用于新校区建设等基建项目,收益在新校区建成后的长时间内都有持续的现金流,除非遇到战争或严重灾害等情况。通过分析国内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高校贷款证券化可以采用发行CMO的形式来实施。
所谓CMO是指抵押担保证券,其实质是转付证券的衍生结构,主要针对投资者有不同的风险态度和不同的投资期限要求而设计的,包括多级金额不同的、期限不同的债券。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表1中提到的转付证券使得“投资者可能承担本息提前偿付而产生再投资的风险”。
在发行CMO时,投资银行要根据对高校贷款未来的办学现金流的预测,并对现金流进行组合,并与CMO不同的挡进行匹配。这样做的好处是投资银行可将高校贷款组合产生的现金流在不同期限的证券之间分配,以便将提前偿付风险在不同类别的证券持有者之间分摊。为了在经营中获得最大的发行收益,使得证券支出最小,投资银行必须首先确定CMO的规模以及CMO各档的规模。高校贷款CMO可以把每个时段上资产组合的现金流量看成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再按本金支付的“优先”和“次级”两种顺序分成若干个档次的债券,转卖给投资者。购买优先级的投资者享有本息优先偿还权,购买次级证券的投资者是在未来现金流满足了优先级投资者之后才能分享,因而风险价高,但其收益率自然也就高于优先级。
例如,可以将某高校贷款CMO分成四个级别,包括三个正规及和一个剩余级:前两个正规级自高校贷款CMO发行后开始进行支付利息,并依次偿还本金。第三个正规级在前两级本金全部支付完毕后,才开始支付利息和本金。三个正规级的本息清偿完毕后,剩余的现金流全部属于剩余级债券的持有人(如表2所示)。这样把提前支付风险在各档的投资者之间进行了再分配,第一正规级的投资这最先面对支付风险,因此其期限比其他各档要短。
表2:高校贷款CMO本息支付模式
高校贷款组合
| 正规级(优先)
(总面值75%)
| 第一正规级
(总面值30%)
| 利息:按本金余额按月支付
本金:每月支付,直至付清
|
第二正规级
(总面值20%)
| 利息:按本金余额按月支付
本金:在第一正规级付清后开始支付
|
第三正规级
(总面值15%)
| 利息:按本金余额每月计息先不支付
本息:前两档本息付清后开始支付
|
剩余级(次级)
(总面值15%)
| 其他级
(总面值15%)
| 正规级本息完全付清后,剩余现金流全部归此级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