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活动专栏
 首页   活动安排   活动动态   六十周年回顾   征文选登   学校首页 
 
征文选登
当前位置: 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活动 > 征文选登 >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科学理论的力量”征文选登(9)
2009-07-18  

哈尔滨学院 人文学院教师陈曦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各高校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社会条件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思想状况特征的论证与分析,试图找到有效的进行教育的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和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是青年的代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储备,是中华文化的继承者和代言人,是影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人群。大学时代的他们正处在获取知识、发展智力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良好社会道德情操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这绝不是一个口号,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一项重要事业。

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方位的进行了科学判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又强调了建设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己成为我党和全国人民在世纪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非常复杂而系统的庞大工程,而从根本意义上讲,人自身的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社会和谐无从谈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学阶段,是每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它不仅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对于加强思想道德水平而言,这也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黄金时期。不同于高中的紧张忙碌,那时大部分学生的状态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心无旁骛的专心学习,上了大学思想上的弦一下子松了下来,也有了属于自己支配的大量的时间,很多学生开始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思想上也迫切需要有力的引导。大学期间,是个体社会化过程的飞跃时期,是一个尚未具备社会成员资格的人转化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度时期。教育的当,大学生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拥有独立的人格,坚定的思想道德规范,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栋梁之才,思想教育缺失、过度得不好,输送到社会上的将是隐患。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社会负责,是每一所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每一个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为了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要加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3、对抗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的需要

青年学生所面临的当前的社会环境,总体上是向上的和谐的,但他们也遭遇了获取信息的通道前所未有的通畅的今天。无数的声音充斥着他们的视听,形形色色的诱惑挑战着他们的神经…太多的东西会他们加以影响,这不全都是和谐的音符。经济社会瞬息万变,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一些社会问题,如经济的飞跃发展带来的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地区、城乡、不同阶层之间的不平衡,贫富差距,产生了新的社会矛盾,也给大学生带来了相当的困扰。在世界经济危机影响下的我国经济也在艰难中跋涉,经济问题直接导致了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大学毕业生们面临着就业寒冬,学生们能否安定下躁动的心,正确的看待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克服个人发展中的每一个困境,这样的现实情况呼唤着我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大学生思想的正面引导。

二、大学生思想现状

大学生在政治立场上主流还是与国家的意识形态一致的,总体呈现出稳定、健康、积极向上的良好状态。他们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打算申请入党人数占绝大部分,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也较为严肃认真。不论是在学业中还是在生活上,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较为务实,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乐于与人沟通。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都并不成熟,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常常处于迷茫的状态,出现了不同侧面不同程度的问题。

1、个人理想趋于利己实用主义

当代的大学生也是在社会主义阳光的沐浴下成长起来的,具备一定的社会主义理论基础,基本建立了共产主义信仰。但少部分学生对马列主义认识模糊,政治观念淡漠,没有真正将个人奋斗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起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就业市场的压力,使学生将目光放在了追求自我的发展自我完善上,他们认识到了自己将要面对激烈的竞争,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他们过于关注自身,较少的关心社会,关心时事。在工作中常常听到学生反映,现在干什么都缺乏热情,不爱参加集体活动,尤其是政治性的,总是认为与自己没什么关系。他们并不看重“理想和信念的追求”“寻求政治上的归属感”,他们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并未把个人理想融入到社会理想之中,对一些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无暇思考,容易止于追求个人生活享受。

2、思想层次复杂、多变

由于学生各自生活环境差异大,接受教育的情况也有所区别,加之受个人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政治思想也不尽相同,甚至南辕北辙。从整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有信念的,是健康、积极向上的,对国家对自己的未来都充满信心,乐于接受挑战,锻炼自己。但社会现实并不都像预想的那样完美,一旦遇到不如意,或者需要解决的困难,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妥善的解决与面对。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较强,但是解决问题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缺乏自我调解能力,比较容易钻牛角尖,有孤独感。大学时代本就不够成熟的他们,再加上社会实践经验的有限,就非常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正面的引导会引领他们度过难关,负面的影响会给他们带来很大困扰,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状况表现得非常的不稳定,呈现出多变性。

3、社会公德意识较弱

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很遗憾的,在我们的大学校园里也同样存在并且是较为普遍的存在。虽然大学生都属于高素质人才,大学校园也是一个高等教育的神圣场所,但校园里的行为并不都是文明的:食堂里买饭乱插队,浪费严重;教室里乱扔杂物、点着常明灯;图书馆里大声喧哗、污损图书馆书籍…尽管我们的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尽管他们知道什么是对错、美丑,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并不付诸实施,呈现出一种知行不一的状态。他们的内心缺乏内在的、强有力的自我约束力量,遇事常常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甚至只是出于自己的方便、仅仅考虑自己的得失与需要,完全不顾及对别人的不良影响,而将公德行为与公德认知完全割裂开来,缺乏社会责任感与公德意识。

三、有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各类学校都在进行着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获得了很多可贵的成果,可是学生时时都在发生变化,如何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我们认为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力图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争取获得一定的收效。

1、加强理论教育

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较为单一,除了两课教学以外,基本上都是通过开会讨论、听报告来进行。这样的理论教育内容较为笼统,较为抽象,缺乏能够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没有将理论教育有效地进行下去。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分层分级的传授,由教师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加以咀嚼,结合学生生活状况,配以生动的形式,针对不同对象分层次的传授;二是将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基础之上,用一元思想来整合引导多样的文化思想,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变化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念,确立自己的追求目标,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

2、体现人文精神尊重每一个学生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体现出我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关怀的是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具体到我们的高校教育工作中,更要求着我们体现人文精神用尊重和理解来教育学生,如和风细雨一般照顾到每个人的需要。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个性也有差异,工作中我们发现,几乎每一个思想状况出现问题的学生背后都有着家庭教育的某种缺失,都经历着某种磨难或是不幸,或者存在某种性格方面的缺陷。尽量把工作做细,充分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状况,关怀他们的需求,照顾好他们的情绪,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教育方法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扎实实的做好。

3、利用朋辈教育,树立学生榜样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单纯的理论学习、老师的喋喋不休是效果甚微的,久而久之学生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失去教育的时机。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是感性的,看得到摸得着的,再具体些可以是言传身教的,进行教育的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优秀学生。老师的言行首先要端正,具有表率作用,还要注意树立学生标兵,发挥党员及优秀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其实都是在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在心理默默的进行着比较、学习,要抓住学生们的这个心理特征,在潜移默化达到教育的目的,化有形为无形,往往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有一个著名的教育理念:教是为了不教。大学教育更是如此。高等学府培养的就是学习能力、独立精神,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够继续学习、终身学习,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和谐的声音是难免的,作为高校教育者应该做的,不是屏蔽这些不和谐不是说教不是提要求,而是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念能力,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战胜这些不和谐,坚定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道路。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之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要充分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用发展的眼光来改进教育方法,我们要把握恰当的教育时机,切实的做好这件影响深远的重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鲜活而现实的有个性的人,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把教育仅仅停留在意识形态领域,它应该是具体的、人性化的、讲究方法的,应该注重对现实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关怀。大学生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完成和谐社会的重任,而培养具有和谐思想和谐人格的大学生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每一个高校教育者也同样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

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2.19.

[2]代表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N].光明日报,2007-10-21.

[3]张文明,陈景元.和谐社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5( 6)

版权所有: 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