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精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按照《哈尔滨学院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重要论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科学谋划“十四五”规划大讨论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10月28日下午,音乐表演系钢琴教研室在音乐与舞蹈学院432召开了“新时代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专题研讨会。在前期四次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基础上,教研室各位教师联系教学工作实际,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就高校音乐改革创新一题进行了交流研讨,为学院“十四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建言献策。
系主任张春风副教授针对新时代背景下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标准等方面做了如下发言:1.明确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音乐理论知识扎实、音乐表演能力突出、具有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情操,具备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终身学习的意识,适应专业音乐表演、国民音乐教育工作等领域发展的人才需求,能够准确理解音乐作品内涵、分析音乐形态和解决音乐本体相关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2.人才培养标准方面,在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上都逐一做了较为详尽的表述。
崔雪花副教授在音乐表演专业建设与规划的基本思路上阐述了以下几点思考:1.音乐表演专业建设应坚持以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先导,以中小学校和基层组织等音乐专业人才需求为导向,遵循艺术教育规律,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人才培养方案;2.以课程建设为基础,推进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健全地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3.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障,加强教学团队建设;4.重视科研能力和内涵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以科研促教学;5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整合资源、合作共建;6充分利用本土音乐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
魏丽霞副教授:音乐教学应强调与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着重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重点建设和发展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在办学上突出各自的特色。教学应立足于地方,服务于地方,与地方音乐文化相结合,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加大音乐教学投入,强化音乐的视听、欣赏功能,增设实用性音乐课程,丰富教学方法,以学生创造欲和兴趣特点为导向,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宋一楠副教授:就新时期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创新来说,高校及教师可以从以下措施着手。首先,应积极引进多样化的内容,广泛拓展钢琴教学内容在国际化、民族化和多元化方面的突破与创新;其次,应合理运用新的教学技术设备、手段和平台,推进钢琴教学的信息化和多媒体化改革;最后,应全面加快专业教师的培养,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与水平,逐步提升教师在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中的作用与价值,保证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活动的有效落地。
张大恒老师:教师应当探究高校音乐教育的新使命,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鉴赏课开设的意义,一方面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训练,并融入德育教育理念,真正实现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王立欣老师:高校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应当正视钢琴艺术文化的时代性、开放性和多元性,推进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理论创新的专业研究,广泛吸收国内外的多元音乐特色,融合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特点,逐步提高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的多元化特征,让钢琴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更好地与多元的社会艺术文化相接轨,提升学生的钢琴艺术修养和钢琴艺术表演能力,继而培养出更多现代化的、高素质的钢琴艺术人才。
孙稳老师:正视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是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聚焦音乐欣赏,提升学生素质;其次,突出学习主体,拓展学生眼界;最后,选取新鲜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多元化教学。
钢琴教研室全体教师通过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高等教育重要论述学习材料汇编》《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及系列主题研讨,一致认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与学用结合,为高校的音乐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新时期高校音乐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应当全面推进理论、实践与发展路径的创新,与时俱进地了解社会艺术文化发展的现代化需求与发展趋势,科学优化教学内容、手段和模式,在音乐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中树立开放性精神、时代性精神和文化自信,促进高素质音乐艺术人才的创新培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