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将其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了更加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感受乡村发展新面貌,7月6日至7日,哈尔滨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乡亲乡爱”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在哈尔滨市接待办公室驻巴彦县德祥乡宽城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邓庆华的联系接洽下,前往巴彦县德祥乡进行实地调研。
6日上午,实践团队来到了德祥乡丰胜村,先后参观种植合作社和扶贫产业项目。哈尔滨市人大代表、丰胜村党总支书记初晓光表示,丰胜村是当地人口数最多的村,农民挣钱的思路和方式多样 ,带领父老相亲一起脱贫、一同致富是个难题,但更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
2013年,丰胜村成立德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0万,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合作社不仅与外地大型超市商场直接合作,并且逐引入电商销售模式,使合作社的农产品销往全国;2016年,丰胜村发展温室大棚项目,新建温室四栋,冷棚15栋,保鲜冷库一座,占地面积38.9亩,大棚及温室年利润大约在十万元左右;2018年,丰胜村新建秸秆焚烧处理项目,累计处理玉米秸秆3000多吨,不仅获得可观经济效益,更加凸显社会效益。
6日下午,实践团队在初晓光书记的带领下,深入退伍老兵家中,捐赠了团队带来的粮油。从老兵爷爷的讲解中得知,他1959年参军,在辽宁省第39军116师32团担任坦克兵, 1961年9月2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老兵爷爷对自己的政治生日记得格外清楚)。在入党五十多年来,爷爷始终以加入共产党为榜样,以加入共产党为荣,“跟党走,听党话”是爷爷对团队成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虽然老兵爷爷今年已经退伍将近60年,但是他对党和国家忠诚、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对国家政策的了解让我们钦佩,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
随后,实践团队来到农田保护区为种植田除杂草,在初晓光书记的讲解下,队员们了解不同杂草特性和危害农田程度,顺利地完成了毛葱地除草任务。初书记带领实践团队参观温室大棚,介绍大棚里的农作物物种、种植模式,以及近两年国家、省市对农民的补贴惠民政策。从实地调研中可以看出,农作物种植的规模化、科技化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德祥乡的农业种植问题以及资源节约问题。
7日,在哈尔滨市接待办公室驻德祥乡宽城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邓庆华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来到宽城村走访七户品学兼优的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这些留守儿童虽然或多或少的缺少父母的陪伴,但是他们每一个人都在学校成绩名列前茅,每一个人在家里都竭尽所能做家务、干农活,他们也同样优秀。队员们为这些留守儿童送上学习用品,并且为他们讲解大学校园中的点点滴滴,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努力考上自己梦想的学府。
在这些孩子里,有一位小男孩正上八年级,在他尚且年幼的时候父亲就去世、母亲改嫁,他与姥姥一起生活,在问他有没有以后想去的城市时,他告诉我们他想去山东,因为那里是他和父亲一起生活的地方。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体现出来孩子的懂事和对于父亲的想念,孩子的遭遇是不幸的,但孩子并没有因此堕落下去,在国家政策帮扶下、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一直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
通过本次实践,队员们为村支书和驻村工作队的精神所感动,被村民精神面貌所感染。虽然对于德祥乡来说,发展之路依然荆棘,但其所展示的上下一心、积极建设的精神,让队员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坚实保障,全面发展共同繁荣的明天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