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高校“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2019年4月24日
王 震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省委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党组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委“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第一次联席会议暨工作推进会精神,总结前期全省高校开展活动情况,研究部署下步工作。刚才,哈尔滨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松权同志,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孙雪同志分别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有关工作。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做法和经验,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希望各高校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学习。
总的看,自去年下半年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以来,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了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谋划推进比较有力。各高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压实责任,通过学习宣传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黄大年、李保国等优秀典型,挖掘身边爱国奋斗、建功立业的先进典型,大力营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人人勇当先锋的良好氛围,激励和鼓舞师生员工立足岗位做贡献。各高校的活动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广泛宣传,社会反响比较强烈。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展的“八百壮士”宣讲活动被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等10余家媒体深度报道。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主题快闪—“雪舰强国梦”被《新闻联播》予以报道。哈尔滨理工大学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任佳伟“点亮学生理想的灯、照亮学生前行的路”的事迹被中国教育电视台、黑龙江日报报道。二是活动内容比较丰富。各高校结合发展历史、办学特色和大学文化谋划活动,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力宣传“八百壮士”精神和刘永坦院士先进事迹;哈尔滨工程大学邀请杨德森院士为大学生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主题报告;东北林业大学举办了黄大年先进事迹报告会;东北农业大学组织报告团宣传李景富先进事迹;哈尔滨师范大学开展了学校“历史八大名师”等优秀教职员工代表先进事迹宣讲活动;哈尔滨医科大学举办了伍连德博士、于维汉院士先进事迹报告会。三是活动形式比较多样。各高校积极探索做法和途径,不断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微党课大赛为载体,以讲故事为抓手,深挖精神资源,以宣讲团形式深入宣传;黑龙江大学开展了“黑大脊梁”系列人物访谈活动;哈尔滨商业大学开展了“出彩商大人”活动;黑龙江财经学院开展了“20年20人”系列宣传活动;佳木斯大学根据附属医院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事迹拍摄了微视频《心希望》和说唱节目《杏林花开》;东北农业大学组织党员到基层开展“助力龙江畜牧发展、建功立业新时代”主题实践活动;东北石油大学开展了“建功立业大家谈”研讨活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对照中央和省委要求,我省高校的活动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活动开展不均衡。有的高校重视不够,摆布推进不科学,制定方案不严谨,上下一边粗;有的高校方案出台后就束之高阁,没有发挥作用。二是与中心工作结合还不紧密。有的高校只注重爱国奋斗精神原旨的解读,忽视其时代意义和龙江特色;有的高校为了活动而活动,搞“贴牌”、走过场,形式大于内容,特点不鲜明。三是宣传氛围还不浓厚。总体感到,高校活动的声势不够、影响不足、师生反响平淡、持续效果不明显;有的高校一线教师和科研人员甚至没听说过此项活动,校园网站上没有体现。四是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力度还不够大。对教师先进典型的挖掘、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往往忽视了身边默默无闻、长期奉献的好典型;有的高校选树了典型,但持续宣传不到位,影响力有限。五是在强化使命担当上还不够深入。在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家国情怀,立足岗位践行爱国奋斗精神,让活动成果真正体现到推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的实际成效上来的做法还需要探索。上述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在下步工作中加以有效解决。
在广大知识分子中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分子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重才爱才的一贯品格,昭示了知识分子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根本要求,赋予了广大专家人才在新时代艰苦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的神圣使命。在去年全省组织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张庆伟强调,“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要广泛宣传表彰扎根龙江、奉献龙江的优秀典型,把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等龙江优秀精神融入其中,激励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把各方面优秀人才紧紧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在今年全省组织部长会议上,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爱文对开展活动作出了具体部署,主持召开了青年人才“爱国奋斗、建功龙江”专题座谈会,在近日召开的第一次联席会议暨工作推进会前又作出专门批示“要注意选树一些知识分子的好典型”。省委的部署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
下面,我就做好相关工作讲五点意见,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坚持、五个着力”。
一、坚持思想引领,着力增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爱国奉献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要着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人才队伍,在知识分子和广大人才中大力弘扬爱国奉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赞扬以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强调面对新的征程、新的使命,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这种传统、激发这种情怀。总书记的这些指示精神,为我们更好地把握活动的主旨和要义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是培养知识分子的主阵地,是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战略要地,必须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引导广大干部教师、青年学生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深远意义,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好活动,最大限度地把师生员工集聚到新时代改革发展的伟大奋斗中来。要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进一步深入开展“四进四信”专题教学,增设“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黑龙江的重要讲话精神及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专题,牢牢把握理论武装这一龙头,固根守魂,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服务祖国、振兴龙江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
二、坚持创新推动,着力探索“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的方式方法
提升“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实效,重在创新方式方法,做到经常性活动与特色做法有机结合,思想引领与推动实践紧密融合。要紧紧围绕活动主题,通过中心组学习、组织宣讲团巡讲、召开先进事迹报告会、组织干部师生畅谈学习体会等多种形式,引导师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知识分子工作重要论述。持续开展爱国奋斗精神的宣传解读,广泛宣传爱国奋斗精神的深刻内涵,着力增强师生对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党和国家发展目标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深入挖掘爱国奋斗先进典型事迹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到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势政策教育中。总结凝练本校爱国奋斗精神资源,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八百壮士”精神、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哈军工精神”等等,积极选树宣传爱岗奉献、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服务地方、脱贫攻坚等方面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系列报道。积极开展老党员、老专家讲述爱国奋斗故事活动,用感人的故事、生动的案例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员工做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者、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积极开展品牌化社会实践,组织师生赴农村、企业、部队、社区等走访学习,引领师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深化对《黑龙江优秀精神教育读本》的学习,进一步推动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等龙江优秀精神进校园、进师生头脑。把开展活动作为基层党建、群团组织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突出出来,采取上好主题党课,开展主题党日、群团组织活动,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积极创作传唱代表歌曲、校园情景剧、话剧、舞蹈等文艺作品,将爱国奋斗精神教育深入到校园每个角落。通过在重大节日节点举办各类座谈会、研讨会、报告会,进行专项表彰等形式,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做到润物无声。注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的培养工作,把他们吸引到党内来,成为各方面工作的骨干。
三、坚持典型引路,着力营造“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良好氛围
选树榜样典型、强化示范引领是这次活动的重点任务,也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方法。省级层面重点选树的先进典型中,多数是高校的,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刘永坦、马晶和谭立英夫妇、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杨德森,东北农业大学的李景富。我们既要加强对省级典型的宣传学习,也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组织好自身先进典型的挖掘选树和宣传工作。典型选树要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时代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要鲜活、接地气,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比如,八一农大是在十万复转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历史大潮中创建起来的,学校的一批老教授、老教师就是北大荒精神的先期践行者。比如,哈医大的于维汉院士,毕生致力于克山病的研究,被称为“一生为穷人看病的院士”,等等。同时,要注重挖掘新时代的典型事例,注重从当前“优秀共产党员”“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大学生年度人物”“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先优中选树一批爱国奋斗、扎根教育、踏实创业、成绩突出的新典型,在援藏援疆、扶贫支教等一线群体中发现一批践行爱国奋斗精神的优秀典型,也要注重选树一批默默无闻、长期奋战在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一线的优秀典型,切实把爱国奋斗精神人格化、形象化、具体化,形成高校特有的优秀典型群体。典型的选树宣传不是对典型人物的全面评价,也不要求全责备,要不得有缺点,从一定意义上说,看似不够显赫或只有一两个侧面的平凡但感人的事迹,会令人感到亲切可信,一样起到引领和教化作用。要加强舆论宣传,利用好学校网站、公众号、宣传栏、“两微一端”等,引导形成有声有色的舆论氛围。
四、坚持联系实际,着力增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实效
开展专题教育不能空对空,落到实处才能推动事业发展。能否引导激励高校师生员工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实实在在的推动高校改革发展和“双一流”建设,推动产学研融合,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振兴,是检验这项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要加强载体设计,将活动的各项要求落实到师生具体岗位实践中。要把开展活动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结合起来,做到方向清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有力,切实把活动向实里引,真正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委的中心工作,全省高校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必须服务于这一中心工作,一切工作都要向此聚焦、向此用力。省委教育工委将围绕教育教学要求和我省高校实际,设计相关载体,引导广大师生努力为新龙江建设做贡献。组织实施“头雁”行动,制定具体配套措施,开展“头雁”团队遴选工作,建设一批扎根龙江、在龙江建功立业的高水平团队及平台。研究确定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领域清单”,健全完善“黑龙江高校服务龙江振兴人才库”,进一步探索高校人才服务地方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各高校要结合实际,搭建师生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实践载体和平台,制定出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服务人才的政策,鼓励引导人才向教学科研一线流动,向服务龙江的专业学科聚集。把优化人才环境作为2019年高校作风整顿的重点任务,加强对学校、院(系)人才环境的治理力度,自上而下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通过持续、常态、长效开展爱国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广大人才把“个人梦”“团队梦”和“中国梦”结合起来,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汇聚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磅礴力量。
五、加强组织领导,着力保证“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有效开展
按照中央要求,“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坚持常态长效、久久为功,切实把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实现长效化、常态化。各高校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宣传部及人才工作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活动领导机制,全方位谋划好、推进好、落实好各项活动任务。要把握节奏,省委5月份将举办哈工大刘永坦院士事迹报告会,6月份举办青年人才专题研修班。省委教育工委将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为主题,开展全省高校“微型党课大赛”,弘扬龙江和高校优秀精神,学习宣传高校优秀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组织全省高校开展“千次党日看发展”活动,在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5个片区举办教师“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系列沙龙活动,研讨交流如何助力和保障人才为龙江振兴发展建功立业。依托牡丹江师范学院、大庆师范学院的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基地,举办2期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为龙江振兴建功立业”研讨班。各高校要适时指导院(系)开展活动,注意发现典型、选树典型、宣传典型,把活动落实落细。加强分类指导,针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后勤保障、学习实践等不同岗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引领、典型选树、宣传推广。要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全面推进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制度,推动联系领导由校级领导干部向院(系)领导干部延伸,通过联系服务专家进一步凝聚思想政治共识,激励专家为新时代建功立业。要注意社会宣传,对于事迹突出的先进典型要及时向主流媒体推送,扩大辐射力和影响力。加强信息报送,有特色的做法和经验,选树的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要及时报省委教育工委。
同志们,在广大知识分子中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也是人才工作一项重要内容。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扎实的作风,推进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双一流”建设,助力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