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在第26个“世界诗歌日”来临之际,哈尔滨学院迎来了一场诗意盎然的盛会。由中国诗歌学会主办、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协办的“中国诗歌之城授牌仪式暨用‘诗歌迎接春天’活动”在此举行。作为冰城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哈尔滨学院不仅见证了哈尔滨市荣膺副省级城市首个“中国诗歌之城”称号的历史时刻,更被授予“诗教校园”荣誉,成为城市诗歌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核心载体。哈尔滨学院党委书记孙钊出席活动。
双授牌启新篇:诗歌之城与诗教校园的荣耀加冕
活动在哈尔滨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音乐厅隆重启幕,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忠萍、市文联党组书记孙建伟、哈尔滨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娜等领导及百余位诗人、学者齐聚一堂。授牌仪式上,杨克会长代表中国诗歌学会,向哈尔滨市文联授予“中国诗歌之城”牌匾,标志着哈尔滨正式跻身全国诗歌文化名城行列。

作为活动的重要成果,哈尔滨学院被授予“诗教校园”称号,校党委副书记李娜接牌并致辞。这一称号是对学院在诗歌教育领域卓越贡献的充分肯定。近年来,哈尔滨学院以“培养应用人才,成就城市未来”为使命,依托文法学院学科优势,开设诗歌创作课程、开展了一系列以“冰雪文化”为主题的省市群众性文化活动,邀请了王蒙、梁晓声、王立平等一批著名文学家、作曲家来校做客讲学,构建起“诗歌+教育”的特色育人体系,将诗歌创作与文化传承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诗意流淌:经典朗诵与城市抒写的共鸣
活动以“用诗歌迎接春天”为主题,呈现了一场诗意盎然的视听盛宴。哈尔滨学院师生与著名诗人联袂演绎了一场跨越时空诗歌盛宴,朗诵篇章精选古今名作,既有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浪漫憧憬,白居易《琵琶行》的古典韵味,也有李琦《赵一曼》的红色情怀、杨克《冰雪大世界》的北国豪情。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诗人杨碧薇亲临现场朗诵原创作品《给冬妮娅的信》,以细腻笔触展现哈尔滨的人文温度;诗人艾明波的《我的家乡,我的城》则以铿锵之声,道出对冰城的深情礼赞。
朗诵者们以声传情,以诗为桥,将哈尔滨的冰雪之美、历史之厚、人文之韵娓娓道来。活动尾声,嘉宾们移步室外,参与“用诗歌迎接春天”互动环节,在春风中诵读诗歌,让诗歌与自然交融,为活动画上诗意盎然的句点。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彰显了哈尔滨学院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组织力与影响力,更凸显了高校在文化自信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正如学校党委副书记李娜所言:“诗歌教育是培根铸魂的事业,我们将以‘诗教校园’为起点,继续深化产教融合,让诗歌成为青年学子涵养品格、启迪智慧的源泉。”
当冰城的春风拂过校园,诗歌的种子正在这片黑土地上生根发芽。哈尔滨学院以 “诗教校园” 为起点,与城市共赴诗意之约,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