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介绍   |   党建工作   |   专业设置   |   教职风采   |   教学工作   |   科学研究   |   学生工作   |   下载专区   |   学校首页 
人文学院优秀毕业生——孔玉范事迹
2010/04/22  点击:



人文学院优秀毕业生——孔玉范事迹

人 物 小 传

孔玉范,女,中共党员,1981年毕业于原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大学本科学历。曾任市九中教师、学年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兼党总支书记。现任市第三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社会兼职:全国基础教育整体改革委员会委员、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委员会理事、全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教育学会、教育科学研究委员会理事,市教育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全国基础教育西部地区开发顾问。当选市第十一届、市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第十届、第十一届党代表。哈尔滨市妇女联合会第十七届执行委员会委员,哈尔滨市女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近五年来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一次,省“三八”红旗手称号一次,市巾帼英雄、市“三八”红旗手称号二次,市模范教师称号三次、省“三育人”先进个人一次,省课程改革先进个人二次,市优秀党员二次、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一次,市优秀党务工作者二次,市模范标兵教师一次。哈三中曾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党组织”的光荣称号,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贯彻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的光荣称号。

寄语母校:时光飞逝,岁月如歌,母校的一批批学子正以积极的姿态向前迈进。回首母校,有着太多的思恋,太多的感言。时代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在不断地进步,我衷心地希望母校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栋梁之才!

在传承中开拓,在开拓中创新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长孔玉范

孔玉范,女,1954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籍贯黑龙江宾县,大学文化,曾任市九中教师、学年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兼党总支书记,现任市第三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在调入哈三中之前,她曾在省级重点中学哈尔滨市第9中学任副校长,肩负着主抓教学、探索教学改革的重任。那时的她为了探索出一条全新的教学之路,常常夜以继日地和老师们扑在一线,亲临教学现场,视校如家。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她深深感到,提升素质教育将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孔玉范牢牢记住了这一教改的核心,开始了在教学中的大胆实践。 对于教学改革,业内人士最怕的就是风险和失败。那时候,孔玉范承受的压力是巨大的,她的新思维、新理念面临着众多质疑目光。有一次,孔玉范把自己的教改新思路在全体教师大会上公布了:“中国走素质教育之路势在必行,我们能否把教改带入课程,带入课堂,带入高三复习课,使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她的教改思路刚刚面世,立刻就遭到了习惯于应试教育的教师们的指责,一些保守的人问她:“我们学校是多年的名牌学校,你随便搞教学改革,改错了,你负得起这个责任吗?”高三的许多家长听说孔玉范要在高三班进行教改实验,纷纷找到学校,推开她的办公室问:“孔校长,听说你要拿高三的学生作‘试验’,整什么素质教育?我们的孩子如果考不上大学,你能赔偿这个损失吗?你能否对我们有个明确交待?” 孔玉范一下陷入低谷。教师们不配合,家长们施加压力,学生的心中恐慌,这些困难像山一样横在孔玉范的面前。她一次又一次自问:难道我真的错了吗?难道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是背道而驰吗?一夜一夜地思考,一夜一夜地失眠,最终,她坚定了一个信念: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会为高考打牢更坚实的基础。

她迎着风险在全省高中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实施教学改革最艰难的时刻,老校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信任和支持给了她巨大的力量。那段日子里,学校办公大楼每晚最后一盏熄灭的灯是孔玉范的,每天早上第一辆停放在校办公楼前的自行车是孔玉范的。在做好繁重的管理工作的同时,她每周四都率领高三学生走向社会。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去社会生活中实践,搞社会调查,让学生自主、自研、自学。她带着课题组边干边总结,让大家观摩。当时,这种超前做法在中国只有一家:上海。黑龙江的教学改革急需在徘徊中出现一个勇者。孔玉范对大家说:“教学改革是一项艰苦的事业,在短期内不会被人们理解。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认为教学改革和高考并不矛盾,学生素质的提高会给高考带来更优秀的成绩。”

然而,人们仍然在观望着这位在特定环境中被称做“没正事”的校长。孔玉范的超前行为,孔玉范敢于拿高三班做教改表率的决定确实被许多人认为是铤而走险。

1998年是孔玉范最艰辛也是最成功的一年。经过两年的实践,教师们逐步领略了教改后学生们素质全面提高的风采:学生们的适应能力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运用知识的灵活性提升了,几次全省高三大考,学生们的理科、文科成绩都远远高于其他重点学校的学生们。最让孔玉范欣慰的是1998年的高考,9中高考学生在哈尔滨市取得了最好成绩,文、理等四科成绩居全市第一! 发榜后,老师们拥进孔玉范的办公室,紧紧地抱住她说:“孔校长,您的心血没有白费,我们的教改成功了!”她握住教师们的手动情地说:“是你们的努力,让我们学校更辉煌!”

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评价9中的教学改革时说:“9中取得的教学成果是跨越式的突破。”2000年到2002年孔玉范的教改经验轰动了全省和国家教委。9中作为高中教改成功示范标杆为黑龙江省提供了100多堂教改示范课;14次为省和国家教育部提供教改观摩现场。

孔玉范始终站在教学改革的前列。她在一线兼课,全程参加所有教学活动。在她的领导下,9中的教学工作稳中求进,始终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运行。在教学、教研有了突破性进展后,孔玉范又提出了更高的工作目标:要求教师们树立常规意识、质量意识、科研意识、提高意识、竞争意识、特色意识、名师意识、交流意识这“八个意识”。并做到计划总结与交流相结合,计划总结与教研教改相结合,教研业务与学术研究相结合,她还提出“业务研究要遵循本学科的教学规律”、“学术研究要研究适应本校学生的学习方法”、“科研课题研究必须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等新观点,并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基础,分析概括评价能力是核心,联想创新能力是灵魂”为教学核心,把改革课堂教学,优化于“教”的常规中。不把学生当容器满堂灌,不以教师的思维结果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的科学教学手段让9中的教育有了质的飞跃。勤奋的耕耘带来了收获。

从1995年到1999年,孔玉范率领全体教师共撰写教改科研论文414篇,其中150多篇荣获市、省、国家优秀论文奖,哈尔滨第9中学17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四大名校”之一。9中的多项教研成果在全国学术会议上进行了介绍。孔玉范的教学研究论文《按教育规律办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荣获了国家教育部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势在必行》一文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并在国家教委重点中学校长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孔玉范被国家教委吸纳为全国中学校长研究会、全国高级中学校长研究会会员。

2000年,组织上调任孔玉范为哈尔滨第三中学校长。接到通知后她兴奋而紧张,因为她深知,哈尔滨第三中学是全国中学里的十大名校之一,一提起三中,人们的心中立刻会升起无限的崇拜和神往。三中是黑龙江人的骄傲。

我能承担起名校校长这副巨大的担子吗?”孔玉范长夜难眠。三中有80年的历史,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累,三中的几代领导人把三中一次又一次推向教育的峰巅。三中是在辉煌时刻被她接任在手,能不能让三中再创辉煌,能不能在优秀中再度优秀是孔玉范彻夜难眠的第一个思考。

三中是全国基础教育的领头军、千里马,其优质教学不但起着辐射黑龙江的作用,更起着辐射全国中学教学的作用,如何将名校的精神继承和发扬并在创新中寻求新的飞跃,这是孔玉范彻夜难眠的第二个思考。作为名校校长,能否不负众望,能否让三中的教学改革实现科学的突破,能否率领300多名教师把三中的优秀学子更多地推向中国乃至世界的名牌大学,这是孔玉范彻夜难眠的第三个思考。

面对压力,孔玉范决心卧薪尝胆,她立下誓言:在传承中开拓,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了这一崇高的奋斗目标,孔玉范在教师队伍建设、学生潜能培养、教学管理、课堂改革一条龙规范运行上下大气力,并将她的大教学思想很快形成了具体实施方案。

她要求在创新中为教师谋求发展空间,充分给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多年来,三中在人才引进和选拔上始终遵循求新求实的原则,形成了三级选拔用人机制。孔玉范与大家一道坚持优化四个结构:学科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主张不拘一格,多渠道吸纳人才,进一步构建不同层面、不同风格的教育体系,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提升教学水准,从而优化了教师群体,形成了现代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三中特色风格。

孔玉范还提出了对各学科骨干教师进行长期培训的计划,由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省教学能手、国家级教学骨干担任教师,开设了20余门课程,从师德、教学科研、学科前沿知识等各方面开展教育培训。

孔玉范充分为学生拓宽发展个性的空间。在“加强班”、“学科特长班”、“同步异步”、“综合A层次”、“智能开发”等多层次教学开展的同时,特别突出了张扬学生个性的教育理念,让不同特长的学生得以开放式地发展,使三中的教学在“三个板块”之间实现了最佳组合。“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这三大重点相结合的教学观,达到了同一起跑线共同提升的新目标。 师生互动、多元教学互动、共性和个性互动的全新学风在三中校园内已成大趋势。

孔玉范工作起来分秒必争。她每天清晨6点20分到校,晚8点回到家,像机器一样让所有的功能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率。她身患严重的心脏病却从没休息过一天,节假日成了她永远的教改日、学术交流日。

她的付出让我们感到献身教育事业的人的赤子情怀。孔玉范的父亲和公公都患有严重的疾病,父亲生命垂危的时刻,正是她搞教学改革的艰难期,她几乎没有守候在父亲的床前尽孝,直到父亲病故。最疲惫的时候,她竟在骑车的途中睡着,摔倒在地。因为孔玉范和爱人都从事教育事业,儿子的生活几乎无暇照顾,太忙的事业经常让她们母子数日难见。儿子的学习刻苦是出名的,却因和母亲交流得太少而陷入孤独。孔玉范感叹地说:“我的孩子学习不用我管,唯一让我牵挂的是他没有得到我更多的关怀,这是我最大的内疚。”说这话时,孔玉范的眼中有泪水在闪动。

2003年高考,哈三中以绝对优势独占全省高中的鳌头。黑龙江省的理科状元和文科状元都出自哈三中。文科、理科进线率分别是95%和96%。全省共有600分以上的学生305名,三中占65名,成为全省中学的榜首。专业人士称:“哈三中2003年的高考成绩和超越重点线段100多分的突破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三中有一流的教学理念,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管理者。”孔玉范用“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和“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合理、特长鲜明、身心健康、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终于把三中办成了一座国内一流的、世界知名的、具有国际水平和本校特色的现代化示范性中学。

孔玉范多次当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黑龙江省教学改革先进个人,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委员会理事,全国基础教育西部地区开发顾问。国家体委授予三中“全国贯彻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先进学校”光荣称号。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三中“全国先进党组织”光荣称号。

孔玉范用她骄人的业绩向人们证实了一个真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人文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上一条:2006年公务员录取名单 下一条:考研学习经验(4)——马爱华

关闭

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哈尔滨学院 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