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一宁)“乡”约盛夏,不负此行。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奉献意识,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跟党走,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学校团委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开展了2023年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截至目前,全校共计立项175支实践团队,2400余名师生奔赴10个省市、50余个村屯社区服务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发扬“龙江四大精神”,将志愿服务与实践育人相结合,为“六个龙江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项目
学校团委“乡村振兴促进团”赴延寿县红旗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与中共延寿县红旗村党支部签约共建乡村振兴青年社会实践基地。此次实践活动让同学们体验到了真实的乡村,充分感受到了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利用寒暑假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深入基层调研民情社情,了解社会、了解基层,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让青春的足迹深入到基层中、深入到促进我国经济提质增效中、深入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努力使自己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食品工程学院绿水青山生态振兴小分队秉持着生态宜居是关键的精神,前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依林社区、方正县天门乡新兴村、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走绿色发展道路主题宣讲活动。在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归兰村帮助处理污水,成员充分发扬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手拿垃圾袋,奔走在河岸两侧,进一步创造了“水清、岸绿、景美”的宜居环境。
外国语学院“乡村振兴 青春助航”行动团在齐齐哈尔市甘南县查哈阳农场进行除草活动。成员们到达农场后,首先学习了如何辨别杂草以及如何高效铲除杂草,随后各自在指定区域清除杂草。面对农场中横生的野草,大家埋头苦干,发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的劳动精神。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杂草尽除,田地重新焕发着生机与活力。通过此次的劳动体验,团队成员对农民的辛劳有了最真实的感受,懂得了劳动的艰辛与来之不易,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文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分别赴双鸭山鞍山社区、万载县康乐街道建成社区、宾西镇中心小学开展了“爱在夕阳 智享生活”智能手机应用助老活动,下乡帮助农民除草耕地,为乡村留守儿童讲授日常安全知识并给予情感关怀。通过系列活动,不仅满足了乡村群体的切实需求,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
经济管理学院“四海同音”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分别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建予家庭农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太平村开展普通话推广系列活动。他们通过问卷、访谈、座谈等形式了解到,当地50岁以上的村民很少会说标准的普通话。志愿者们制作拼音手册、录制普通话视频教学、教老人查字典,帮助他们从基础开始学习汉字。围绕“村民常用语50句”集中授课,并进村入户一对一指导村民说普通话,耐心纠正发音,帮助村民提高普通话沟通交流水平。通过绕口令、颂诗词、唱红歌等多种形式,将红色资源融入汉语文字的“听说读写”,帮助少年儿童了解普通话、掌握正确发音,在趣味的活动中既感悟红色文化,又提升语言水平,用“学习+传承”的模式助力农村教育的发展。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仲夏夜的乡村”团队前往贫困乡村与当地老人进行交流互动。首先,团队成员协助完成健康体检工作,给予老人健康意见,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健康管理。其次,成员们对老人进行了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和实际困难,发现他们普遍生活条件艰苦,医疗保障不完善,生活用品匮乏等问题。接着,团队成员向他们介绍了国家相关政策和福利,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通过此次活动,成员们纷纷表示作为年轻人,要去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需求,深刻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的积极影响。
宣讲调研社会实践项目
信息工程学院理论普及宣讲第四小队成员于7月9日前往哈尔滨市邮政街颐园社区,从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何正确进行垃圾分类以及垃圾分类的社会意义等几个方面为颐园社区的居民们进行了宣讲。为了进一步加深居民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成员们还开展了垃圾分类知识竞猜、向居民发放宣传单等活动,并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居民的环保意识进行了调研,为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做出积极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下乡”理论普及宣讲团在西藏巴青县拉西镇25村开展了“学习百年党史 汲取奋进力量”的主题宣讲活动。此次活动是针对牧民群众开展的成就和政策的宣讲。通过宣讲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及时送给大家,增强广大群众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艺术与设计学院“龙江四大精神”宣讲团为哈尔滨市铁岭小学校少先队员、肇州县朝阳沟镇利强村村民开展宣讲活动。宣讲团成员们讲述了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介绍了英雄事迹,深切缅怀了先烈,让观众们深刻地理解了红色文化和“龙江四大精神”的内涵,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通过制作海报、展板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历史事件和精神生动形象地呈现给观众,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更广泛的弘扬红色文化、“龙江四大精神”做出自己的贡献。
党史学习社会实践项目
体育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团逐光服务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排着整齐的队伍,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陈列馆真实地记录了日本军国主义进行细菌武器研究、制造、使用和准备、发动细菌战的全过程。团队成员看到了革命先驱为党和国家的事业浴血奋战,艰苦奋斗,他们被这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仰所震撼。
教师教育学院“青红访史”实践团前往东北抗联博物馆和李兆麟将军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英烈们的事迹以及党史发展深入人心,革命精神引发共鸣,榜样模范在实践团团员们的心中熠熠生辉,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朱瑞等东北抗联烈士的英雄故事和李兆麟将军的英勇事迹共同书写着历史,爱国主义精神和东北抗联精神侵染着团队成员的内心,他们纷纷表示将铭记往昔今日,心怀革命先辈的精神砥砺前行,发扬党史的红色精神,携榜样的光辉踔厉奋发,拼搏向前。
地理与旅游学院暑期“三下乡”党史学习教育团队来到了四川省通江县诺江镇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在馆长的介绍中,成员们了解到川陕根据地的创建,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特别是四川军阀的反动统治,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版图扩大到中国西部,唤醒川陕边劳苦大众投身土地革命的洪流,壮大了红四方面军,为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写下了光辉篇章,为中国革命和革命战争的发展蓄积了走向胜利的巨大能量。
惠民演出社会实践项目
音乐与舞蹈学院开展“院县共建同筑振兴路 城乡融合奋楫延寿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们在庆祝延寿县建县120周年文艺汇演中表演《盛世欢歌》、《象山水月》、《我爱你中国》、《欢迎你到延寿来》等多个精彩节目。排练过程中,成员们拿出了满分的状态认真排练。经过老师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顺利地完成了此次的演出,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
为学之实,故在履践。在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各实践队从专业优势出发,深刻感受到新时代新农村的美丽壮阔以及农村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践行时代与青春的奋斗主题,以笃行实干答好时代之问、历史之问、青年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