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专业在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自专业开办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3+1”校企合作培养阶段
2007年,成功举办黑龙江省高校IT实训研讨会,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迈出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第一步——校企合作培养阶段。
通过课程置换,局部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软件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即3年完成校内专业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1年完成企业实训和专业实习,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及实施方案。分别与北京科瑞尔思科技有限公司、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全程合作协议”,2008年对2005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实施了校企合作的“实训、实习、就业”一条龙人才培养,取得了初步成果,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②“2.5+1.5”校企联合培养阶段
在认真总结校企合作培养阶段的经验基础上,结合软件产业人才需求,从2006级软件工程专业开始,人才培养过渡到校企联合培养阶段。
采取校企联合培养的“2.5+1.5”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订并实施了“专业知识及专业基本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实训、生产实习、就业上岗”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用两年半时间在学校完成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培训;一年半时间进入企业实训实习,其中:半年时间由企业完成基础培训(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公司制度等)、技术培训(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及开发工具和环境)、项目实训(模拟开发一个完整的项目),半年时间到软件企业进行软件工程实践(生产实习),半年时间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毕业设计(企业真实项目研发,完成毕业设计)和上岗就业。
2009年,与北京科瑞尔思科技有限公司和哈尔滨奇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联合组建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全程合作协议”,2009-2011年,完成对2006、2007级软件工程专业和计算机专业学生校企联合培养和2008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校内实训(Java研发方向)。2010、2011届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就业质量显著提高。2011年上半年与中软国际合作,完成2008级学生的培训、实习(3G应用技术方向)。
③“2+1+1”校企联合办学阶段
2011年进入到校企联合办学阶段,与国内知名IT企业开展深层次校企联合办学的探索,在工程教育理念指导下,以软件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以着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学生认知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形成了校企联合办学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是指第一、二学年,在学校完成工程基础类课程教学和专业技能培养,同时引入合作企业进行课程(群)设计项目训练;第一个“1”是指第三学年,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案例和软件工程专业理论相融合,完成工程专业类课程教学及实训。实训包括由企业完成基础培训(创业教育、企业文化、职业素养、公司制度等)、技术培训(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及开发工具和环境)和项目实训(模拟开发一个完整的项目);第二个“1”是指第四学年,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或在合作企业提供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孵化平台中开展模拟创业活动,同时完成与生产实习相结合的毕业设计(企业真实项目研发)及上岗就业。
2011年上半年调整了2009、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逐步过渡到联合办学模式,分别与北京中软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培养3G应用技术人才、与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培养物联网应用人才、与北京尚观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培养嵌入式技术人才、与哈尔滨奇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培养Java研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