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思、励小巍)“十四五”以来,信息工程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重点,不断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博士13人、在读博士8人;教授5人、副教授27人,双师双能型教师35人,具有海外访学经历教师7人。拥有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3个本科专业,本科生1399人。其中,软件工程专业是黑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省重点专业、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软件工程学科是学校唯一的黑龙江省重点建设学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在办学实践中,学院坚持“技术、工程、管理”三位一体,“教学、研发、产业”三者统一,“学校、政府、企业”三力合一的“三三一”办学理念和“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培养目标定向化、能力培养工程化、师资队伍双师化、资格认证多元化、产学合作多样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的“三零六化”人才培养思想,形成了基于国际工程教育理念校企深度合作联合办学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职业素养和实习就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年砥砺前行,学院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办学特色日益彰显,人才培养成果显著。
凝心铸魂党建引领 多点创新全面突破
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高等教育重要论述”等学习研讨,扎实开展百年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学院以“党建引领方向、信息决胜未来”为工作方针,着力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组织合作企业党员成立产业学院临时党支部,有效解决外聘企业教师参加党组织生活的工作难点。与松江新城社区联合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理论学习,与曲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联合进行孤独症儿童爱心帮扶,不断发挥党建成果外溢效应。立足学科特点进行党建科研选题,《智慧党建的研究与实践》在学校“新时代高校党建研究专项”课题中立项成功,《基于智能网格化管理的省会城市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研究》在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项”获重点立项。组织形成《思政背景下“智慧党建”科学化平台探究》和《全员动员学理论》高校基层党建创新案例,为服务地方振兴发展献计献策。2023年,信息工程学院获得“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组织党员干部赴黑龙江省干部教育特色主题教室参加教育学习
隆重召开产业学院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
与松江新城社区联合开展主题教育理论学习
与曲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联合进行孤独症儿童爱心帮扶
荣获2023年“哈尔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推进教学内涵建设 聚力科研谱写新篇
学院制订实施各专业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认证,软件工程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积极推进“双万”高质量建设,《编译原理》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课程获批黑龙江省一流课程、7门课程获批校一流课程。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完成8门课程试点立项建设验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思政中期检查和省普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评支撑材料。“十四五”以来,学院教师发表论文39篇,SSCI收录3篇,SCI收录12篇,EI收录6篇,报纸1篇,核心6篇;出版图书9部,获批发明专利29个、软件著作权16项,承担教学科研项目90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8项。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省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和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一等奖。“智能感知与智能软件实验室”获批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组建获批“智能健康监测”“信融智慧水环境”和“信创智慧政务”等三个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黑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创新基地项目、指导项目及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承办“第2届高性能计算与通信工程国际学术会议(HPCCE)”和CCF YOCSEF技术论坛,电子信息专业硕士授权点基本条件全面达标。疫情防控线上教学期间,形成在线教学典型案例12个,在线教学分享案例5个,获评哈尔滨学院优秀在线课程和线上教学示范课10门,获得第六届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三等奖。2023年,王永红老师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赛特等奖、国赛三等奖。学院继承发扬能扛硬活、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2021至2023年寒暑假期间,各专业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全员在岗加班工作,顺利完成学院各专业认证自评和教学材料整理工作。
《编译原理》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师王永红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学院“智能感知与智能软件实验室”获批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黑龙江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与黑龙江海康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信创智慧政务产业技术研究院"获批省首批产业技术研究院
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通过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打造信息产业学院 实现OBE应用人才培养
学院紧跟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积极应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断探索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方向。在学校领导支持下,于2020年12月首创组建哈尔滨学院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将校企合作模式深化升级为“应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和产学研协同”相结合的产教融合育人模式。2022年,产业学院获批黑龙江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单位。自组建以来,学院拓展七个专业方向,累计完成1155人的校企合作实训教学任务,毕业生就业岗位专业相关度达86.6%。产业学院认真落实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建设,立足信息数据产业人才需求,持续探索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不断调整专业方向优化课程体系,持之以恒地地对学生开展专业感知、专业分流引导、专业化实训、企业化实习、实用性毕业设计等融合性教育,努力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接轨。学院积极为学生搭建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机会,提升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先后出台多项制度文件,鼓励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训练和学分制社团等活动,指导教师一对一针对性辅导,进一步激发学生竞赛兴趣和双创积极性。组织学生参加个人、团体国家级和省级等专业技能比赛,组织各学科不同专业学生组成学科竞赛组,不断扩大竞赛参与和获奖覆盖面。“十四五”以来,学院获得国际级A类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胜奖7个;国家级一等奖6个、二等奖31个、三等奖59个、优胜奖3个;省级A类一等奖39个、二等奖42个、三等奖10个;省级B类一等奖4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21个。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3%以上,学生除攻读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外,集中在如字节跳动、百度、京东、哔哩哔哩等IT行业知名企业就业发展。2023年,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刘彦阳获得“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荣誉称号。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被评为黑龙江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点单位
学院学生获得国际、国家级程序设计、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部分证书)
奋楫勇进正当时,只争朝夕踏新程。时值“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校院各项工作面临转型突破之际,信息工程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传承发扬学院团结奋进敢于争先的优良传统,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内涵、产教融合、传承创新”的工作思路,狠抓学科方向、科研队伍和项目建设,力争获批硕士点学位授予权;认真开展专业内涵建设,实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监控机制,力争软件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聚焦产业学院服务领域,持续拓宽专业方向和领域,形成学院教师和企业员工双向互培机制,持续打造高水平校企合作课程,力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学院通过验收;以提升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强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训练和学分制社团活动,力争在学科竞赛、学生创新创业实现新突破;以制订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为契机,聚焦服务于国家战略和龙江振兴发展和“4567”现代产业体系,为2025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审核评估提供有效支撑。学院将全力打造具有开放意识、坚持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主动对接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学校“三三五”发展战略和“一高·两有·三强”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为学校申硕攻坚、实现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新跨越,贡献信息工程学院的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