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学习十八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论述,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哈尔滨历史发展和城市建设成果,思考当代大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受城市发展梦,实现个人成才梦,2013年6月15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织2012级部分优秀学生代表进行了一次实践教学活动——参观哈尔滨群力新区暨黑龙江省博物馆群力分馆。此次活动同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直属党支部纪念建党92周年系列主题活动之一,参观哈尔滨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建设发展新成就。支部书记周惠杰教授带领部门全体教师党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在参观的途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组特别安排了一个环节,从今年所教授的2012级旅游专业班级挑选了两位优秀学生,担任参观活动的讲解员。两位讲解员在师生乘车参观的过程中,为大家介绍了哈尔滨市的发展历史,2009年哈尔滨市提出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内容,以及近些年在此战略思想指导下哈尔滨城市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果,特别是介绍了我校周边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规划,其中包括哈南工业新城和此次活动中进行参观的群力新区的建设成果。通过活动设计,既让参加活动的师生结合实地参观加深了对自己生活其中的这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近些年建设成果的认识,又充分体现了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与我校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在必然联系,并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创造了实习锻炼的机会,调动了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乘车游览群力新区,活动进入了下一个环节——参观位于哈尔滨群力南岸文化广场的黑龙江省博物馆群力分馆暨松花江文明展览馆。哈尔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尤其是金源文化底蕴的城市。松花江文明展览馆就是展现金源文化与松花江流域文明的大型现代综合展馆,2010年开馆以来,对于整个群力新区的建设,群力新区文化品位的提升,乃至对整个哈尔滨正在实践和推行的“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战略规划,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以大型的覆土式建筑为主体,陈列面积达2702平方米,共阵列了307件极具地域代表性的珍贵馆藏文物。师生通过观看展览和聆听讲解,感悟着金源文化的厚重,了解了璀璨的白山黑水中蕴涵的地域文化与丰富的历史信息,认识到金源文化是从广袤黑土地上孕育生长起来的奇葩,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传承而生生不息,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与融合作出了突出贡献。
最后,师生还走访了位于群力中心地带、极具地方特色的“关东古巷”。这是一条仿古内街,以中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为主,是哈尔滨历史民俗风情的一个缩影。置身其中,师生们仿佛穿越到了“闯关东”时期哈尔滨的市井街巷,在品尝地方特色美食、观看民艺表演中,全面体验闯关东时期哈尔滨的风土人情,真实感受关东生活。
三个小时的参观活动,安排得紧凑而又充实。在回程的路上,师生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了解了几百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北方游牧民族的发展历史和哈尔滨现代化城市发展取得的建设成果,让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个城市,也促使着每个人思考如何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城市发展、民族发展和国家发展,实现每个人的中国梦。

参加活动的师生在群力广场合影

参加活动的师生在群力广场合影

等待参观的学生们

思政部直属党支部书记周惠杰与部分参加活动的教师党代表合影

思政部直属党支部书记周惠杰与部分参加活动的教师党代表参观

师生在展览馆内参观





师生参观“关东古巷”

师生参观“关东古巷”中的民艺表演

师生观看“闯关东”历史介绍

旅游专业的学生在乘车途中为师生讲解哈尔滨市发展战略及近年取得的新成就

旅游专业的学生在乘车途中为师生讲解哈尔滨市发展战略及近年取得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