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呈现】
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Edward N. Lorentz)在解释空气系统理论时说,亚马孙森林的一只蝴蝶偶尔震动几下翅膀,也许两周后就会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就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指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该效应通常用于天气、股票市场等在一定时段难以预测的比较复杂的系统中。提醒人们关注事物的联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
蝴蝶效应可以应用于很多领域。太平洋上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就是“蝴蝶效应”在气象学中的一种体现。厄尔尼诺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相互作用的产物,原是指赤道海面的一种异常增温,现在定义为全球范围内海气相互作用造成的气候异常。这种现象始于春季,经过4个月左右,这股洋流进入东太平洋,于是整个太平洋赤道地区的海洋水体温度上升,大气温度也随之上升,进而对该地区的气候产生明显影响,造成灾害性天气变化,其连锁性的影响甚至波及全球。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的应用。一个微小的事件,会对社会发展产生复杂影响。对于某些微小事件,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巨大危害;如果能加以正确引导、调节,经过一段时间,可能会对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1911年3月25日纽约市发生了一场工厂火灾。火灾发生在华盛顿广场附近埃斯克大楼里的三角女式衬衣公司,当时第8层的车间突然窜出火苗,并在几分钟内迅速成为一片火海,火灾只持续半小时就被扑灭了。然而由于电梯失效,步行楼梯又被锁住(为了防止女工偷窃工厂产品,这是那个年代的普遍做法),146条年轻的生命竟因此在短短的半小时里消逝了。这次火灾引发了美国社会的一系列变革。三角公司火灾惨案的所有不利因素,都成为立法的依据,而且这些立法很快超越防火的范围,扩大到有关劳工权益的立法,美国《劳动法》就是在这一时期通过的。
“蝴蝶效应”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进行形象的说明: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请看,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或存或亡的根本性差别。
“蝴蝶效应”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1998年亚洲发生的金融危机和美国曾经发生的股市风暴实际上就是经济运作中的“蝴蝶效应”。1997年3月至5月,来自美国华尔街的“大蝴蝶”索罗斯突然“扇动翅膀”,骤然掀起泰国、印尼的金融风暴,随即引发整个东南亚以至1997年包括东亚许多国家在内的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让人们真正领略了蝴蝶效应在金融界乃至经济领域的巨大影响。2000年3月,美国新墨西哥州阿尔伯克基的一家半导体工厂遭雷击起火,这场只持续10分钟的大火,竟彻底改变了欧洲两大电子公司的力量对比。这家工厂为一些手机生产商提供芯片。由于当时爱立信公司反应迟缓,没有其他的芯片供应商,不得不正式宣布退出手机市场。而诺基亚则因富有远见、反应快速,巩固了其在欧洲电信技术领域的主宰地位。
某研究混沌的学者撰写有关蝴蝶效应的论文时说:其实每个人都是那只带有魔力翅膀的蝴蝶,因为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可能改变世界。是的,这个世界不能失去你,也不能失去他,我们谁也无法置身世外。
【案例点评】
蝴蝶效应深刻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中的普遍联系的思想。恩格斯说:“当我们通过思维来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着的统一整体,其中任何一个事物都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普遍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这是蝴蝶效应产生的根源。某地上空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而扰动了空气,长时间后可能导致遥远的彼地发生一场暴风雨,以此比喻长时期大范围天气预报往往因一点点微小的因素造成难以预测的严重后果。微小的偏差是难以避免的,从而使长期天气预报具有不可预测性或不准确性。这如同打台球、下棋及其他人类活动,往往“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原理课第一章第二节“事物的联系和发展”第一目“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的教学。本案例典型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原理。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主张和基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与其他事物相联系而存在,且这种联系是客观的,不是人主观臆想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蝴蝶效应”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什么?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体现了“蝴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