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四大功能,理论研究与宣讲服务地方”——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第二党支部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总结
2018-07-03     作者 :    点击:

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学院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第二党支部,现有党员14人,支委会成员3人。支部成员中高级职称9人,其中正教授2人,副教授7人;中级职称5人。学历结构方面,博士3人,硕士以上学位12人,占总人数的85.7%。最近一次党支部换届时间是:2017年3月15日。

现任中共哈尔滨学院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第二党支部书记周惠杰,曾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直属党支部书记,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哲学博士。曾荣获2011年度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市级优秀教师、市教书育人先进个人,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支部党员曾荣获2011、2012年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省师德先进个人3人次,省师德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校优秀共产党员4人次;支部获得2011、2015年校先进基层党组织表彰。

党支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坚持“三会一课”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过好党内组织生活,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基础上,立足高校四大功能发挥,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资源优势,通过高层次项目、立地项目、益地项目研究为地方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理论服务;通过社区、网络载体等多元化路径开展理论宣讲,达到服务育人目的;通过校政合作基地建设,创新服务地方平台,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宣传相结合、服务地方发展有特色的学习型、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特色与格局。

一、科研驱动人才培养,服务地方发展有根基。

建立研究所,推动项目研究与学术交流。2011年6月成立“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地方社会发展”研究所,支部书记是该研究所所长,依托研究所平台,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地方社会发展”等方向,推动项目研究与学术交流,积极参与立足地方、服务发展的社会服务活动。

开展项目研究,促进成果转化。2011年至今,主持、参与多项教育部、省级项目,在人民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求是学刊》等报纸和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市社科奖6项,省高教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贰等奖2项。

近三年,立项、结项包含市社科联、社科院重点调研项目等益地项目8项、立地项目3项,还有11个项目围绕社会发展现实问题展开研究。在扎实开展理论研究基础上,积极促进理论成果转化。

开拓研究领域,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党支部吴卫东教授,主编出版《哈尔滨市民文明素质教育读本》1部,作为哈尔滨市民文明素质教育培训的基本教材。

参加理论研讨和决策咨询,发挥“智库”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支部充分发挥“智库”作用,有多项研究成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理论宣讲服务育人,服务地方发展有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二支部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打造出本支部的品牌与特色——理论宣讲,服务育人。

理论宣讲进社区。充分发挥本支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资源方面优势,送理论进社区、进网络,为市民服务。2012年11月至今,在哈尔滨市民学习中心网站挂牌服务,组织派遣多名思政课教师赴哈尔滨市审计局、市纪委等单位、道里抚顺社区及周边地县社区进行多轮次理论宣讲,受益人数两千余人。

理论宣讲进公共网络。本支部教授还在哈尔滨新闻网理论频道网上报告厅作“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中国梦”网上访谈,实现了理论宣讲进公共网络。

理论宣讲进党委。党支部在校内还扩大理论服务层面,宣讲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中央全会精神、“两会精神”等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精神,实现送理论进中心组学习——为党政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服务。

理论宣讲进二级学院。送理论进各二级学院——为各二级师生服务;送理论进统战部门——为民主党派服务;送理论进学生社团——为学生服务。

三、校政合作基地建设,服务地方发展有依托。

积极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政育人新机制,加强与政府深度合作,成立了“哈尔滨市民族宗教工作研究培训基地”和哈尔滨市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研究基地,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

依托基地进行专题研究和理论探讨。“哈尔滨市民族宗教工作研究培训基地”围绕哈尔滨市民族宗教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组织进行专题研究和理论探讨;“哈尔滨党风廉洁建设理论研究基地”通过“四个一流”目标论证、廉政文化课题立项,“四种形态“高端论坛参与研究等,不断推出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哈尔滨市党风廉洁建设理论研究。

依托基地开展教育培训。基地按照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要求,对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和党政机关人员开展了三次理论培训,提高相关领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依托基地为地方政府与党委提供智力支持。围绕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的工作部署,组织学术交流,研究横向课题,提供政策咨询;努力构建全市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智库”,为加强我市反腐倡廉建设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

在支部建设中,牢牢树立四个意识“政治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确立“六个意识”:树立(思想建设)政治意识,(工作理念)人本意识,(领导班子)表率意识,(党员队伍)责任意识,(部门发展)机遇意识,(业务工作)创新意识;坚持“三个统一”原则,即党务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及学科建设工作相统一、党务党建活动与服务平台建设相统一、党务党建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统一;做到“五个落实”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与政治核心,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引领,落实党务党建讲政治、讲科学,服务师生员工、基层组织建设获实效;落实队伍建设求发展;落实教学工作要质量;落实学科建设上层次;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讲实效。从而使党务党建工作与学校总体工作、部门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做到了提高党员创先争优服务意识,发挥了党员在岗位上的先锋模范作用,规范了基层党建工作,有效达到了为社区为市民服务,为地方政府与党委服务,有效增强了党的理论、政策方针的辐射力影响力,有利于巩固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上一条: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党支部开展“千堂党课进支部”活动 下一条: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马克思主义学院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主题党日

关闭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