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高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逐渐无法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当前,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创新?2023年3月15日化学专业教师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方法创新的有效措施进行讨论。
高等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教学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上始终难以有效提高,教育体制更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方面,许多高校并没有摆脱传统陈旧僵化的教学体制,对于教学方法创新缺乏相应的认识,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另一方面,在教学中,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以经验教学为主,在创新意识和创新思路方面难以有效满足时代发展需求,无法培养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知识的讲解为主,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甚至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教研会上老师们也纷纷提出见解,高昆老师认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创新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树立创新意识,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教学方法进行合理创新,促进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王鑫老师认为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在课堂上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思考和讨论,探索问题的答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敢于提出自身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
刘冉老师认为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编写成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片、视频、声音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将枯燥、烦琐的教学内容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他老师也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总而言之,在当前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做好教学方法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该充分考虑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确保教学方法的创新效果,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