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社科普及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社科普及在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知识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升我省优质社科普及内容资源创作和传播能力,省社科联将开展“2023 年首届黑龙江省社科普及微视频大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大赛主题:二十大凝心铸魂 云科普全民同行。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三、作品要求
(一)时间要求
参选作品应为 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之间完成并播出过的原创微视频作品,时长为2-8分钟,以5分钟左右为宜。
(二)内容要求
1.选题设置。参赛作品重点聚焦阐释党的创新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展示文化强国建设成果。分四类选题提交:
(1)创新理论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讲阐释为主要内容,大众化通俗化宣传阐释党的创新理论,重点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宣传阐释;
(2)文化传承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红色文化和龙江优秀精神等为主要内容,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展现龙江优秀文化形象;
(3)社科趣讲类:以人文社会科学中与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概念、理论、观点、方法等为主要内容,生动形象普及有趣、有用的社科知识;
(4)科技传播类:围绕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宣传《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相关知识与方法;繁荣科普创作,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
2.具体要求。参赛作品须同时符合以下要求:
(1)作品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党的宣传工作方针,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有利于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
(2)内容短而精,兼具科学性、知识性、通俗性、艺术性、趣味性;
(3)作品应在省、市(地)级以上电视台,国内主流网络平台,主要科技、科普类网站,具有广泛影响的专业网站播出过,并提供原视频播放网址(未发表的创新理论类作品也可申报);
(4)视频中的文字语言应为简体中文,配音和解说使用普通话,配中文字幕;
(5)视频应由片头、正片、片尾三部分构成,片尾署名应体现作品的权属情况。
(三)形式、格式要求
1.作品形式为纪录短片、DV 短片、视频剪辑、动画、动漫等多种形式;
2.可通过 PC、手机、相机、摄像头、DV、DC、MP4 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
3.单个视频大小为100-300M之间,格式为MP4,画幅比例16:9,分辨率不低于1920×1080;视频画面清晰、干净,不带角标、台标、水印或者LOGO,不插入任何商业性广告。
(四)作品版权
参赛作品必须是原创作品,参赛者应确保对报送作品拥有独立、完整的知识产权,由作品引起的版权、著作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纠纷,一切法律责任均由参赛者承担。获奖作品视为许可主办方以公益宣传为目的,在媒体平台进行公开展映、普及推广等。若参赛作品涉及著作权、知识产权纠纷,主办方可取消其参赛资格或追回所获奖励。
四、活动安排
(一)作品征集
1.征集时间为6月21日—7月3日(科技传播类作品申报截止时间为6月29日)。
2.报名对象。各市(地)、高校(党校)社科联,省社科联各团体会员单位,各级社科普及基地、学术交流基地,各高校科研处、社科类科研院所及相关单位可推荐作品。
(二)专家评审
省社科联邀请社科专家、资深媒体专家担任评委,对参赛作品进行形式和内容审核,对作品内容、制作技术、创意设计等进行评审。
(三)展示推荐
为推动社科普及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建设,体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普惠性便捷性,主办方拥有对所投稿作品的播放权,获奖作品在黑龙江省社科联官网及有关媒体进行展示推介。
五、奖项设置
本次大赛设“优秀作品奖”若干,颁发荣誉证书。其中:遴选创新理论类优秀作品20部,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微课,并给予资金扶持;遴选创新理论类、文化传承类、社科趣讲类优秀作品,择优推荐5部参加“人文社科之光”全国首届社科普及短视频大赛;遴选科技传播类优秀作品,择优推荐5部参加2023年黑龙江省优秀科普微视频大赛。
六、推荐方式
1.各市(地)、高校(党校)社科联推荐微视频不超过5部,其他单位推荐微视频不超过3部。
2.申报人按照通知要求提交视频文件、作品信息及《推荐表》或《自荐表》的纸质版扫描件发送至科技处邮箱:kjc@hrbu.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申报人姓名+微视频大赛”。
3.各单位推荐的作品中,只能由第一作者提交;多个单位共同参与制作同一部社科普及微视频,只能由第一制作单位提交;个人自荐必须是科普微视频作品原创者。
七、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杨梓桐
联系电话:86673372
报送地点:行政楼225室
科技处
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