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刊发副校长宋国利同志理论文章
2021-08-31 10:45:59    点击:

428日,《黑龙江日报》第版,刊发我校副校长宋国利《春天里,正是乘风破浪开局时哈尔滨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巡礼》文章。刊载如下,

 

 

全文如下:

春天里,正是乘风破浪开局时

哈尔滨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巡礼

宋国利

“东北发展,无论析困境之因,还是求振兴之道,都要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解放思想要经常抓、反复抓,努力在深化省情认识上解放思想、在上下结合上解放思想、在制度创新上解放思想,增强机遇意识、人才意识、效率意识、拼搏意识,坚定发展信心。”

解放思想,推动学校高质量快发展,就要全面系统地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我们的事业高质量快发展。

“十三五”以来,在校党委坚强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广大干部教师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奋力拼搏,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新态势——学科建设有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科学研究有了新进展、取得了新成绩。

解放思想,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大目标——“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哈尔滨大学”。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解放思想,推动学校高质量快发展,就要登高致远,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发展目标,把广大干部教师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把发展活力释放出来,把巨大潜力挖掘出来;解放思想,推动学校高质量快发展,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发展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破解阻碍发展的瓶颈,补齐制约发展的短板,推动学校高质量快发展。

2016年3月,学校召开了第一次党代会。新一届党委紧紧抓住了学科建设十分薄弱、科学研究水平不高、社会服务实力不足等影响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解放思想、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哈尔滨大学”发展大目标,顺应了升本十六年来广大师生对学校高质量快发展的强烈期盼和迫切愿望,鼓舞了人心,振奋了精神,激发了活力,增强了动力,广大干部教师都成了追梦人!

“十三五”以来,学校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快发展,实施了“学科专业培育工程和学术研究攀登工程”等七大工程,通过了《哈尔滨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规划》,凝炼了重点学科建设方向和发展目标,明确了科学研究主要任务和关键指标,出台了《哈尔滨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实施意见》《哈尔滨学院青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实施意见》《哈尔滨学院高层次科研项目支持与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哈尔滨学院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哈尔滨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完善哈尔滨学院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和《哈尔滨学院重点学科与学科团队考核办法》《哈尔滨学院“丁香学者”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促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激励政策措施和约束管理办法;设立了“学科团队建设支持基金”“学科研究基地建设支持基金”“青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学术新秀科研资助基金”等一系列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支持基金;确定了11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遴选了11位学科带头人和33个学科团队;实施了“丁香学者计划”,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成为学校第一批学术新秀;以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厚的科研成果为积淀,四位教授成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和省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六位教授荣膺二级教授;“中学教师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团队”和“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团队”晋升为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团队;以教授和博士为中坚的学科队伍初步形成,成为学校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干劲空前高涨,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新态势。

解放思想,高质量推进“学科、学术”二大工程建设,学科建设有了新突破、迈上了新台阶;学术研究有了新进展,取得了新成绩。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十三五”以来,学校获批为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新增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立项建设规划”获得省学位办批准,为我校提高办学层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哈尔滨大学”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发展契机。

2017年和2018年,学校“地下工程技术实验室”和“寒区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实验室”连续获批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实现了省级科研平台零的突破;2018年和2019年“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学术交流基地”和“黑龙江省廉政文化学术交流基地”相继建立,实现了省级学术交流基地零的突破;200余项发明专利的授权,使学校成为首批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创新创造发展方向支持单位;获批的“哈尔滨市博士后创业创新实践基地”引进了第一批博士后,进入省重点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助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校党委书记挂帅,成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校长领衔,与黑龙江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共建了哈尔滨湿地研究院;校纪委书记担任主任,与中共哈尔滨市纪委共建了“哈尔滨市党风廉政建设理论研究基地(研究中心)”;与哈尔滨市委统战部、哈尔滨市民族宗教局合作成立了“哈尔滨市民族宗教工作研究培训基地(研究中心)”;与黑龙江省寒地建筑科学研究院共建了“黑龙江寒地绿色城区设计研究中心”;与黑龙江出版集团、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成立了“冰雪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基地”等。这一系列学科平台的建立,为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推动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高质量快发展。

解放思想,推动学校高质量快发展,就要勇于担当地方高校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的责任和使命,增强科技服务实力和能力,解决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深度不够、融入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不强等问题。

“十三五”以来,广大教师思想大解放,积极参与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能量得到了空前释放。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等10余项,实现了学校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与挪威生物经济研究所合作的《在不断变化的气候下支持环保食品生产和食品安全的AMF细菌有效性测试研发项目》,成为我校第一个国际合作科研项目;获批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和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项目等省部级高层次科研项目120余项;承担了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近200项,教育科学和艺术科学传统科研优势得到进一步加强;围绕哈尔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重点问题、重点工程,承担了哈尔滨市应用技术研究计划项目、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和哈尔滨市宣传文化产业发展专项等100余项,为哈尔滨市委市政府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发挥高校智库作用。

学校大力支持青年博士开展科学研究,设立青年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100余项,为青年才俊进一步提升科研水平、积累科研成果,发挥了基础性作用,青年科研拔尖人才崭露头角,十余位青年才俊荣获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专项——杰出青年人才项目、优秀学科带头人项目、青年后备学科带头人项目等奖项。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践与创新,学校科技部门设立了“哈尔滨学院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基金项目”,支持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工作者,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十三五”以来,学校充分发挥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在龙江湿地生态建设、湿地修复保护、寒区工程技术、地铁工程、电商网络平台、冰雪艺术研创等领域,汇聚学科优势,增强科技作为,承担地方企事业单位300多项校企校政校际间科研合作项目,科研经费有了突破性增长,2020年度,科研经费高达3100余万元,创历史新高。

发挥“黑龙江省寒区湿地生态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的学科特色和科研优势,在湿地资源调查、生态环境修复、湿地遥感监测等领域,承担了我省塔河固奇谷国家湿地公园、白鱼泡国家湿地公园、桃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二龙潭国家湿地公园、安达古大湖国家湿地公园、阿什河国家湿地公园、杜尔伯特天湖国家湿地公园、茅兰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和呼兰河口国家湿地自然保护区等20余项湿地领域科研项目,为大美龙江湿地生态修复和哈尔滨“万顷松江湿地 百里生态长廊”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依托“黑龙江省地下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的科研优势,组织多学科交叉科研团队,与哈尔滨地铁集团合作开展哈尔滨市科技攻关重点科研项目《哈尔滨地铁站节能控制系统研制》和《哈尔滨地铁3号线2期工程风险源综合数据采集及施工安全分析》《哈尔滨征仪路跨线桥通长体外预应力加固体系受力特性研究》《齐齐哈尔市机场航站楼高架桥》《齐齐哈尔市大桥监测》《黑征嫩泰公路冻土路基》《大庆市东一路桥及东二路桥路桥荷载试验》《逊克县老城区改造工程项目基础设施调查测绘及相关工程建筑方案设计》《低温条件下水泥基灌浆材料膨胀制研究》《混凝土材料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试验研究》《机制砂泵送(负温)混凝土制备技术及工程性能研究》《机制砂泵送(负温)混凝土抗裂及抗冻耐久性技术研究》等大量工程技术科研项目,其中《高寒地区地铁站综合节能控制系统》项目研究成果已投入应用,为我省地铁工程、路桥工程建设提供了大量科技服务和科研成果转化。

“十三五”以来,教师发表学术论文近1000篇,出版学术专著近200部,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为进一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科研成果获得了中国文艺评论年度优秀作品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和中国CCF科学技术奖3项,实现了学校全国学科性科研奖零的突破;艺术文创作品获得黑龙江省美术作品展金奖2项,并双双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实现了学校国家级美展零的突破;获得了省科学技术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和省文艺奖等50余项,实现了学校省科学技术奖零的突破和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省文艺奖一等奖零的突破;获得了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奖和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奖100余项。《中华传统启蒙宝库》著作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校科研负责人荣获全国社科工作先进个人。

五年来,数百个科研立项,科研项目的层次与水平、质量与数量,均超过了学校建校以来总和,推动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向着高质量快速发展;科研经费有了突破性增长,五年累计11000余万元,远远超过建校以来科研经费的总和;千余项科研成果、百余项科研获奖,标志着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向着高质量快速发展。

五年来的实践证明,千难万难,解放思想就不难。

时逢“十四五”开局之春,解放思想,高质量推进“科研强校”等“七校战略”,实现学校发展新跨越。

2021年的春天,正是“十四五”开局之春,校党委站在新时代历史发展的新起点,直面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新目标,赋予“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哈尔滨大学”新内涵,实施“政治建校、教学立校、科研强校、文化育校、改革活校、人才兴校、和谐安校”建设发展新战略,扎实推进“七校战略行动规划”,探索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新路径,创新产教融合协同的新模式,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新道路,奋力开创学校振兴发展新局面,实现学校发展新跨越。

春天里,正是乘风破浪开局时!

(作者系哈尔滨学院副校长)


上一条:我校教师获2021年度黑龙江省优秀艺术科研成果奖44项 下一条:我校教师获2021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研究课题22项

关闭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