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学习优秀共产党员材料(王殿海事迹材料)

发布日期:2011-06-20    作者:         点击:

在抚安社区3943户居民中,有这样一位独臂独腿的老人,在困难家庭需要时,他总是慷慨解囊,施与援手;在未成年孩子需要时,他有教无类,循循善诱,默默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成长的快乐;在社区需要时,他有求必应,用那无知觉的假腿奔波大街小巷,为群众看家护院。,用一生有限的时间,做终生难忘的事。”在老党员王殿海的生命中,这一点早已融入他的血脉中。

一、他用独臂撑起爱的天空

这是一个普通却令人震撼的人。作为一名老人,他和善、热情、质朴而多彩;作为人生的强者,他默默地将做人做事和谐地统一,实践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价值标准。他虽然失去一条腿和一只胳膊,但那份对社区的情,宛如生根大地锲而不舍。两年前,他的事迹像春天里的故事在万户冢庭中传扬,他的爱心、奉献、真诚、坚毅、乐观……一仍如旧,只有岁月和辛劳在他身上留下痕迹。.在变与不变之中,我们看到了他为大家付出的心血。他真情奉献,为百姓服务至真至诚,无怨无悔……

他叫王殿海,今年68岁,25岁时在一场意外事故中使他失去了左臂和左腿。如今,他是道里区抚顺街道办事处抚安社区一名普通党员、困难群众的主身骨、迷途孩子的知心爷爷。40年来,他依靠一只胳膊一条腿为大家服务,不止一次地说:“要用一生有限的时间,做终生难忘的事。”发自一名肢残老人的心声,虽然不是豪言壮语,却让人为之震撼。

二、一次意外事故留下残腿断臂

家住道里区抚安社区的王殿海,祖籍山东,1939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16岁时来到哈尔滨市,在原哈尔滨铁路水电段当上一名电工。年轻时的他倔强好学,工作中有弄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刨根问底弄个明白。在职工中他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工友们都称他为倔强的“小山东”。24岁那年,他与本市一位姑娘喜结良缘,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在小两口朝着幸福的目标奋斗时,不幸却突然降临。1964年,刚刚结婚一年的王殿海,在一次带电作业时被万伏高压电击中身体,从此他失去了左臂和左腿,同时也失去他美好的青春年华。虽然以后安上了假肢,但是却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成为一个长期休养的闲人这一打击让王殿海一度意志消沉,他不相信生活还有什么希望和梦想。“年轻力壮的一个人,一下子就成了一个残废人。说实话,当时面对这一现实,我真的不想活了。”王殿海说。

两年后,在单位和大家的鼓励下,王殿海才彻底从阴影里走出来,坚定了生活下去的信心。他没事就拖着6公斤的假腿在街道和庭院里溜达,看到双职工的孩子没人看,放学的孩子没人管,想为大家做点事情。他就主动为上班的工友看孩子,从开始的1个孩子增加到7个,有的刚会走路,有的快要上学了,看不过来就让老伴帮忙,家里成了免费托儿所了。他说:“虽然自己累了点,却减轻双职工的负担,心里也感到高兴。”从此以后,王殿海找到了自己残疾后的人生价值

三、红袖标一戴就是39年

王殿海当时住在抚顺街道十五委,紧靠铁路货场,当年这里是棚户区,地势高,老哈尔滨人管道里叫“地保小市”。因为过往的行人多,60年代末,这里的治安秩序在全市上了“黑名单”,是盗窃案件频发地,这里多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金抚顺,银地包,靠着铁路有吃烧。”居民对当时治安环境很不满意,特别是晚上出入家门时提心吊胆,一些居民还编了一套新版顺口溜:“住在小地包,日子很难熬,盗窃常发生,治安太糟糕,谁敢管闲事,就的挨一刀。”

王殿海就没信这个邪,拖着一条假腿,挂着那只假胳膊主动帮助公安派出所破案。因为他提供的有价值的线索最多,1968年被十五委选为治保主任,在“地包小市”他是第一个戴上红袖标的人。每天从早到晚,走街窜院,给大家看门护院,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的脚步一天都没停止过。当年地德里居民住的都是平房,小胡同九曲十八湾,结婚的车进不去,出殡的灵柩抬不出来,居民除了怕坏人还怕火。一到风天,他第一个走上街头巡视火灾隐患,早早把防火旗的插到指定的街口。越是大雨天,他越是放心不下,怕街道上的水倒灌居民家里,怕低矮的小平房倒塌后伤着人,他穿着雨衣拄着木棍哪里有下排水口他就站到哪里,及时清理影响排水的杂物,雨中的王殿海,居民对他的身影是那样熟悉,假臂上那个红袖标是那样耀眼,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排忧解难,王殿海把O.18平分公里的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

从居委会治保主任到后来改为社区联防队员,直到现在又改为治安协管员。在39年里,这个芝麻大的街道官虽然改了几次小名,但是王殿海假臂上的那个红袖标却始终没有褪色。为了百姓的平安,王殿海对这份没有报酬的差事如同根生大地不弃不离,宁愿把自己的老命搭上也要为社区换来平安。

20年前的一个夜晚,他带领3名联防队员在街道上巡视,走到铁路小学校附近,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救命的喊声,顺着声音找去,发现一名女青年的背包被歹徒抢走,他马上吩咐其他队员追赶歹徒。不熟悉地形的歹徒钻进当时唯一一栋三层楼的楼道里,只见歹徒手持一把尖刀大喊:“你们不要上来,否则就跟你们玩命。”王殿海赶到后,让大家跟在他身后,用左侧假臂作掩护,一步一步的逼向歹徒,当歹徒用尖刀刺向他假臂的一瞬间,被在场的联防队员迅速制服。据当年管片民警介绍,象这样危险的“闲事”,王殿海一年也要管个几次。

39年来,王殿海拖着那条沉重的假腿在巡逻时发出的咚咚声,从居民的门前远了又近,近了又远,每天在社区转几个来回,每次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时,从心里感到多了一份安宁。而王殿海那只半截左腿被假肢磨出的鲜血染红了半个裤脚。它对于社区治安的赤诚之心,对于百姓平安的坚守之志,却令人为之动容。先后配合公安机关捕获犯

罪嫌疑人112人,破获各种案件174起,提供破案线索830余条。1973年,他,光荣地加入党组织;1988年,公安部给王殿海荣记一等功;1989年,被授予全国城乡治安联防先进工作者称号;1999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公安保卫战线英模表彰大会上,王殿海曾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四、迷途孩子的“知心爷爷”

一方水土影响一方人。因受地域环境的影响,“地包小市”的孩子与中心地区的孩子不一样,偷盗的、打架的、抢劫的每次破案都有未成年人参与,每当看到那些天真的孩子因教育不到位而走上犯罪时,王殿海的心就像刀割一样痛。从事多年社区治安员工作的他,感到自己作为一名老党员责任很重,主动承担起抚安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

为把社区里的青少年管起来,他一条街、一个院的搞摸底,在辖区内500多名青少年中,发现有30多名孩子存在偷摸不良恶习,有7名青年属于“两放”人员,许多家长上班不放心,担心孩子在社区学坏了。王殿海针对这一情况,结合自己从事多年治安员经验,提·出了“五心”帮教法。即: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说服、用诚心帮助、用

热心教育、用关心体贴。组织社区孩子开展理想教育演讲会,带领孩子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对重点帮教对象,还采取一访、一请、一勤的方法,引导孩子走正路。一访是,对个别孩子所在学校和家庭进行回访,发现异常及时教育,防止反弹;一请是,对不愿参加社区教育活动的孩子上门邀请,定期接受教育;一勤是,勤和孩子交谈,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有针对开展工作。在孩子们的眼里,王殿海是他们最好的知心爷爷,他有教无类,循循善诱,默默地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成长的快乐,这一切都使这名独臂老人浑身充满着魅力。社区里有一名叫小飞的青年,从十几岁开始就跟着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在社会上混,打架斗殴屡教屡犯。当年他父亲扯着儿子的脖领子找到了王殿海说:“我实在管不好了,您就帮俺教育这孩子吧。”为了帮助小飞健康成长,王殿海让小飞暂时加入到社区联防队,平时找点小事就与小飞一起唠家常、谈理想,教育他人活着就应活出个样子,不能留下千古扬名,也不能留下骂名,要走正道。通过言传身教小飞慢慢地有了转变,他说:“就我这个样子,想走正道谁敢要我。”王殿海对待小飞就象对待自己的亲儿子一样,找到街道的一家板金厂,用自己的老面子作保证,为小飞找了一份工作。由于小飞肯干有灵气,不仅被职工评为工厂里的生产骨干,后来还当上副厂长,安置了很多当年的“铁哥们”,使一批有前科的青年走上了正路。

在王殿海的带领下,社区里成立了老干部、老党员、老工人、老教师四老帮教组,进学校、入家庭,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用科学、理性的教育方法培养青少年,实现了他教育一个孩子、帮助一个家庭、健康一个社区的愿望。20多年来,王殿海与大家共同帮教80多名失足青少年,先后有59名青年参加了工作,有5名中小学生告别了游艺厅走进校园课堂,有5人加入共青团、有4人参军、有3名青年成为创业小老板。在这些孩子身上,王殿海都能讲出几段动人的故事。

五、特殊家庭离不开的主心骨

王殿海要管的“闲事”确实不少,也很累。但他不为自己的付出感到吃亏,脸上始终挂着乐观的笑容,每天用那残疾的身体为别人挡风遮雨、排忧解难。他常说:“革命的人永远是年轻,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需要我们焕发青春,为社会多做一些贡献。”这句话真正道出了一名老党员厚情为民自芬芳的情怀。

抚安社区有三多:困难家庭多、残疾人多、孤老寡户多。帮助这些人需要钱和物,而王殿海每月和老伴就靠他IOOO多元的退休金生活,他省吃俭用,宁肯把钱攒起来给困难孩子买书本,给孤老户买鸡蛋,给患病的人买药吃,也舍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他身上穿的布衫由灰色洗成白色,抽的烟专挑便宜的买。在社区20 7栋居住着一户居民,一父女俩都是智残人,买菜不知道给钱,有病不知道吃药,一个月的低保金没几天就花光了。父女俩几乎不与外界接触,邻居有事敲他家的门也不给开。王殿海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当起了他家的理财会计,每月合理支付低保金,逢年过节将买好的食品送到他家。上楼对王殿海来说是件困难的事,于是他就拎着买来的食品站在楼下喊,让邻居敲他家的门,开始父女俩不给开,后来只要说是王叔叔来了,他们就赶紧把门打开。每年端午节,王殿海先把自己家买好的鸡蛋送给父女俩吃。一今年春季的一天,邻居告诉王殿海,那家残疾户的女儿犯狂躁症,影响别人休息。王殿海赶紧来到药店用自己的医保卡买来镇静药,及时让自己老伴送上楼,帮助患病的女儿服上。现在,这个智残孩子一看到王殿海,嘴里就一个劲地说:“谢谢爷爷,谢谢爷爷。”王殿海说,虽然那孩子智力有问题,但是每次一见到她,嘴里总是重复那句话。

在抚安社区还有两个受王殿海资助的学生,一个叫李恒艳上初中,一个叫隋鹏上高中。两个孩子同命相连,父亲都去世了,成了单亲家庭。孩子的母亲有的做家政,有的捡破烂,两个孩子连买作业本的钱都没有。中考马上就要到了,王殿海提前买好了本和笔,分别送到两个孩子的手中,每人还留下50元钱零花钱,告诉他们好好上学,有困难找王爷爷。在肖鹏的家里,当王殿海离开时,母子俩的脸上都挂着两行泪珠,一直看着王爷爷一瘸一拐的身影消失在小巷的人群中才把门关上。为了表达对王爷爷的敬佩,孩子们经常在作文中这样写到:

王爷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他用钢骨般的肩膀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王爷爷是一位残疾人,他用一颗善美的心灵赢得了杏林春暖,他用那只坚强的独臂,为社区撑起爱的天空;

王爷爷是一名党员,他用无私奉献的行动把汗水洒向社会,赢得了一方百姓的好口碑。

版权所有:哈尔滨学院 地址: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大道109号 邮编: 15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