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晶)10月18日-11月6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开展“哈苑教学发展沙龙”系列专题讲座,内容涵盖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课件制作、科研能力提升等多个主题。2024年新教师教学发展研修班全体学员及部分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了系列活动。
10月18日,体育学院姜桂萍副教授做题为《基于BOPPPS模型的课堂教学设计》的专题讲座。姜桂萍详细讲解了BOPPPS教学模型六要素的价值作用、具体操作方法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结合基于BOPPPS设计的教学案例,进一步具象化这一教学模型的内涵,帮助参会教师尽快掌握有效教学设计的技巧。最后,姜桂萍组织参会教师开展BOPPPS教学设计实操演练,通过分组讨论、设计教学节段,进行展示分享和指导点评,向教师们传达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理念。
10月21日,文法学院副院长周晓燕副教授做题为《基于一致性建构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的专题讲座。周晓燕从教学目标的含义引入,结合优质课堂的十项特征,说明制定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提升课堂魅力的重要性;围绕“范围”“时长”“思维水平”三个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指明制定教学目标的六点意义;依托一致性原则下教学目标的应用,说明教学评估要深度结合教学目标。她强调,大学课程应制定较高水平的教学目标,目标需指向整体学习过程和综合性学习结果。最后,周晓燕结合自身所授课程为参会教师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提供了思路。
10月23日,信息工程学院王永红副教授做题为《课程建设与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专题讲座。王永红首先解读了《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帮助教师们厘清一流课程建设的整体思路和行动方向,阐明一流课程建设和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底层逻辑。她结合自身参赛经验,介绍了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的指导思想和参赛要求,对标大赛评分标准,从教学成果创新报告、课堂教学实录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三个方面介绍了如何准备比赛,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与学,如何提升“两性一度”深化课程改革,从而体现大赛“推动教学创新,培养一流人才”的主题。
10月28日,信息工程学院王永红副教授做题为《对分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操演练》的工作坊。王永红从对分课堂的起源、发展、理念和社会影响力着手,介绍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四元流程”,阐明了“教师讲授、独学内化、小组讨论、全班分享”各环节的实施要领,通过教学案例的操作展示,说明“亮考帮”的操作技巧,解答共性疑问,帮助与会教师加深对此教学模式的理解。在“当堂对分”实操演练部分,王永红将与会教师分成四个学习小组,引导各组分别进行组内分享“亮考帮”,按照“四元流程”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并推选教师代表进行展示。最后,王永红介绍了“隔堂对分”并比较与“当堂对分”的区别,以“课后作业设计”为留白,鼓励教师们探索尝试实践“隔堂对分”。
11月1日,教师教育学院孙学玉老师做题为《精进教学课件 赋能专业成长》的专题讲座。孙学玉从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内涵引入,说明教学课件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显示教学要点、设置内容支点等四个教学功能,分享了课件制作的流程;结合文字内容过多、文字位置放置随意、文字背景色彩对比不当等课件制作中的常见问题,从界面构图、体现主题、版式结构、文本、图片等十个方面介绍了多媒体课件的精进技巧。最后,孙学玉展示了不同教学主题多媒体课件的典型案例,从“多媒体课件大赛”评价标准总结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教学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的四个原则。
11月6日,文法学院副院长季连帅教授做题为《青年教师如何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题讲座。季连帅围绕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教学立校 科研强校”的基本要求,阐释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从树立教学学术理念、优化知识结构体系、融入教学研究团队三方面,为青年教师精进课堂教学能力提出建议;结合自身高水平科研项目申报经验,建议青年教师主动增强科研动力,明确科研方向,积极开展科研行动;逐条分析项目申报的评审标准,总结申报书各部分的撰写技巧,鼓励参会教师积极投入到项目申报及奖项申报工作中。他强调科研与教学统一的归旨是人才培养,建议教师们有意识地提升学生教研、科研参与度,探索构建“教学科研共同体”。
本次系列活动为期近一个月,通过五场主题教学发展沙龙活动,搭建了我校教师分享教学与科研经验的平台。同时,此系列活动作为2024年新教师教学发展研修班重要内容模块,为新教师精进教学科研工作、提升能力水平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助力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高发展。
编辑:李晓欢 审核: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