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长风破浪会有时——记我校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浏览量:时间:2020-07-13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学校科研工作紧紧围绕着“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主要任务,大力开展“学科专业培育工程和学术研究攀登工程”,取得了新进展。

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学校持续加大对重点学科、学科基地的硬件和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近百万元用于地下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寒区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购置科研仪器设备和“艺术设计交流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解决了因疫情导致的科研实验活动受限、试样保存期等问题,确保了科学研究的顺利开展;“艺术设计交流中心”也即将交付使用,将为省内艺术设计学科的交流和研讨提供活动空间。学科交流和科学研究平台得到稳步提升。

地下工程技术重点实验室完成了首批开放课题的结题验收。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主持人,在寒区地下工程材料与耐久性、地下工程的监测与监测技术等方向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和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提高了地下工程学科的综合实力和学术水平,增强了校际、校所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寒区湿地生态与环境学科持续开展湿地生态与环境方向的研究,融合湿地工程地质、生态环境、生物资源调查、湿地景观规划等研究方向,“阿勒锦岛国家湿地公园检测”“盘古河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源本底调查”等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学校对8个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或学术交流基地进行了中期检查,各学科在科研成果、科研获奖、科研项目、社会服务贡献和学科声誉方面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次检查,总结了经验,指出了问题,明确了方向,有力的带动了学科团队的建设。

稳步推进科学研究。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多行业停滞的危机,广大教师利用学科特长和社会影响,广泛开展建筑、信息技术、新材料、公共设施、软件开发、设备研制、新型食品开发和生态环境等方向的课题申报,将理论与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有机结合。今年以来,我校已组织申报国家“三大科学”基金、教育部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210余项,已获批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18项;组织申报省科学技术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级奖项73项,已获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省建设厅科学技术奖等奖项9项;组织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等项目的结题共37项,已获批结题26项;组织校级青年博士基金项目结题29项,准予结题26项;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获得授权27项;出版专著12部;发表高水平论文56篇。

围绕省内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特色产业发展,工学、理学等学科广泛开展校际、校政、校企之间的合作,已签订科研项目55项,科研经费达到1223万元。

“十三五”的收官之年,科技处将扎扎实实做好下半年工作,积极促进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顺利实施,力争“十三五”学科建设目标圆满实现。

科技处

2020年7月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