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战疫课堂”典型教学案例⑯】 地理与旅游学院王昊宁《生态工程学》

浏览量:时间:2022-05-20

 编者按:自线上教学工作启动以来,各二级学院教师担当作为、保质创新,克服实际困难,扎实开展线上教学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创新,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学校推出“战疫课堂”典型教学案例进行系列报道,从教学内容环节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多样性、教学实施效果及反思等方面进行展示,以供教师参考交流。 

出征线上,相约云端

                                   ——基于“实战案例”的引导式教学

(文/王昊宁、李琳琳)今年春天,新冠肺炎来势汹汹,肆虐华夏,各高校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建设线上课堂。线上教学以来,王昊宁老师在他的《生态工程学》课程中,精备善教,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法”将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机的融合,通过一种“做中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案例教学活动中获取实用知识。在课程准备实施阶段,紧紧围绕“生态文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这一经济发展目标,突出为资源的最大节约和污染的资源化高效利用提供了扎扎实实的行动和行之有效的方法的课程特色;具体实施阶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地域特点进行环境污染教学案例的选择,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开展生态恢复实践的技术自信,加强专业与思政教育效果。

《生态工程学》是我院环境生态学专业的学科核心课,本节内容是在生态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和应用,教学目标在于学生能够运用生态工程学基本原理,分析生态环境案例并给出具体的解决对策。通过王老师精心的教学设计,不断的引导学生思维,以问引思、以理导思、以变发思,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打破对理论型教学内容进行传统式教授教学方式的沉闷与乏味,课堂上全员行动,各有所得。

 

 

    一、建课筹备-专业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充分结合

 由于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以及“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发展困境,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急剧变化导致了严重污染。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生态文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既是经济发展模式的目标取向,也是“生态工程学”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要价值取向。“生态工程学”致力于为资源的节约和污染的资源化利用提供解决的方法,这不仅更好的服务于“五位一体”建设,也为环境可持续发展提高了更好的支撑。

 本节课程专业内容可分为5个生态工程学原理进行讲授分别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共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系统的整体性原理,每项原理都可以深入挖掘作为思政教育的载体,具体结合方法见表1。

1 《生态工程学》基础原理部分主要思政元素挖掘

序号

专业知识点

思政元素

方法

内容简介

1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农业

案例分析

“无废弃物农业”-污染的资源化利用

2

物种共生原理

利他主义;雷锋精神;资源节约

案例分析

亚马逊丛林中蝴蝶与乌龟的共生关系

3

物种多样性原理

维持生物多样性,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分析

杨树林“毁于一旦”但珊瑚礁的维持所带来的启示

4

协调与平衡原理

自然选择;资源节约

案例分析

水葫芦泛滥成灾

5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忧患意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分析

珊瑚礁“白化”

 二、精心的线上课程设计引导学生高效互动

 在教学手段上,接到学校延期开学、积极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后,王老师积极响应学校和院系号召,第一时间加入学习通、雨课堂、中国大学慕课等在线课程平台的微信交流群,通过在线交流和观看辅导视频,了解各平台特点,思索与自己担任课程的匹配性,最终选择“学习通+腾讯会议直播”组合作为课程的线上教学平台。

 由于生态工程学可选建课示范包较少,教材不匹配,同时考虑到“教学视频”是课程的主要教学手段,教学视频的好坏、是否适应学习对象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为了达到最好教学效果,针对网课需要增加更多的相关视频、图片和案例问题,通过网络搜索收集了大量的视频案例,同时对之前王老师从事的科研项目进行了梳理,选取了部分视频、图片和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和讨论。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每项生态工程原理的教学环节都按照以下六步流程进行设计(表2),保证学生高效互动的同时也能够对每个生态工程原理的内容有自主的理解,最后掌握具体实践应用方法,中间穿插多种视频和图片作为补充学习资料。在每个案例教学流程结束后会发起章节检验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教学环节

序号

阶段

具体的行为步骤

方法

1

介绍

介绍案例

分析案例情况并观看学习通案例视频

讨论解决问题或方法

描述问题

深入了解问题

确定目的和主导问题

2

信息

尝试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没有其他辅助材料的前提下)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考虑和计划解决问题的过程

3

研讨

学生分组计划解决问题的方法

收集和整理材料

为解决问题有目的的使用材料

4

决定

选择决定并说明理由

主观的、经过商议的能够说明理由的解决问题

5

辩论

报告和讨论所做的决定

评估和整理问题的答案

6

检查

答案归类,进行评价和总结

反思和转换

 

 

    三、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性化教学是在线教学的灵魂

本节课主要采取了案例教学法,以引导式教学的教学手段为主,避免了传统教授式教学中的沉闷与乏味,让课堂生动而有趣,使学生有了新的学习的热情和激情,而且适当的问题设置也帮助学生拓展了思维。很惊喜地看到学生能够非常配合教师的每项教学步骤,课中发起的讨论学生积极回答,章节测验全员完成,答疑过程中也非常认真地听讲。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摒弃“石油农业”,开展更加节约、高效和绿色的“无废弃物农业”的生产方法;懂得了“水葫芦”会泛滥成灾的原因是因为其违反了生态工程学中协调与平衡的原理等等。每个人都拥有了从未有过的环境警觉即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家里线上提高生态文明意识,静待春暖花开。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