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云端相守齐奋进 凝心聚力“课”时艰——二级学院线上教学纪实

浏览量:时间:2022-04-06

自3月7日线上教学工作启动以来,各学院本着“不落一课、不落一生”原则,积极组织教师制定课程线上教学方案,任课教师担当作为、保质创新,克服实际困难,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丰富的教学手段扎实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站好了哈学院的云端“三尺讲台”。

一、统筹安排,主动作为,加强线上课堂管理。

各学院在线上教学质量上,不放松要求、不降低标准、不盲目乐观,对教师的线上授课要求不仅局限于“能教”,而是强调“能教好”。二级学院院领导、院督导、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专业教师通过进入网课随堂听课和看课的方式,检查任课教师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着力发挥教研室基层作用,结合工科类课程的特点,突出案例分析、实践锻炼,并达到工科人才具有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教学目标,通过教研室每周的例会、阶段性探讨到各个专业的汇总整理,形成教学工作的闭环。


地理与旅游学院为了保障新开课、首开课的线上教学质量,通过腾讯会议平台开展首开课新开课试讲活动。教学督导们分别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对每位老师的试讲进行了点评,帮助试讲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改进的方向,有效保障了新开课首开课的教学质量。

外国语学院建立了学院线上教学质量日报告和周汇报制度,通过召开学生专题意见反馈会、网络问卷调查、向授课教师征求工作意见等形式,实时监控教学运营状况,对线上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作出准确有效的部署安排,做到听师生之所望、知师生之所需、解师生之所急,科学做好线上教学保障工作。

二、整合资源,科学规划,提升线上教学质量。

各学院立足夯实基础、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的基本原则,重新梳理、整合线上教学资源。引入国家级精品课程作为线上教学资源;将科学研究新发现,新成果的资料不断更新,使学生触碰科技前沿,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动力。同时提前与学生沟通,提供课件、教学视频等参考资料,设置任务点、作业、讨论话题,明确任务和要求,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

文法学院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实际向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名校名师优秀课程资源。在上课过程中,使用微信群进行答疑解惑,组织讨论,同时在学习通平台采用随堂练习、抢答、问卷、提问等方式考察学生的在线状态、学习效果。学生们在平台上不但完成了课前阅读任务,同时也积极参与了课堂讨论。

教师教育学院在开展网络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很多老师将多种教学资源综合使用,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资源。将中国大学慕课资源、互联网视频学习资源等多种形式带进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拓展学习的视野,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精心设计,创新形式,实现线上教学多样化。

进一步完善个性化、过程性、综合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从多环节、多维度考察学生的学习投入、学习成果和差异性能力,完善学生学习过程检测、评估与反馈机制,形成有效的课程评价闭环。

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线上教学的特殊性,创新教学形式。将现代化信息手段与教学内容深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练结合,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全面贯穿学生中心教育理念。在专题教学中设置学生自学实践内容,增强学生理论探究实践能力。做好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双向促进,全面提升专题课学生获得感。

食品工程学院结合了腾讯会议的更新功能,全程录屏,采用“直播+屏幕分享+学习通互动”的形式在线授课,利用学习通随机抽取同学提问,有效地督促学生课上集中注意力。在线推送习题、在线测验、问卷、主题讨论、选人、考勤等,便于学生课后有针对性地强化某些知识点。

四、克服阻碍,以生为本,保障线上教学效果。

艺体类学生对专业实践能力最为看重,线上教师无疑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阻力,但是授课教师克服各种困难,在线上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音乐与舞蹈学院舞蹈艺术等课程在授课当中对于空间视觉感受和音乐听觉感受要求较高,在线教学备课,抓住教学重难点。在教授舞蹈动作空间感上,多用舞蹈术语表达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及方向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充分理解到舞蹈动作的立体感。

艺术与设计学院采用课后“跟进式”教学方式,解决个体创作问题,授课教师利用班级微信群、个人微信对每名学生进行单独辅导,让每名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对所遇困难的具体帮助与指导。

体育学院教师通过电话、微信、学习通等多种交流平台,掌握学生学习状态、生活情况,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及时疏导,帮助学生们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鼓励学生们能在特殊时期更加珍惜时光,潜心向学,真正做到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新时代的大学生。

五、主题鲜明,牢记使命,守好育人初心。

在疫情防控期的线上教学中,各学院教师深度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教育性因素,注重学生人文情怀的培育,运用教学方式的创新体现课程思政,化疫情危机为思政契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同时要强化爱国主义、创新意识、科学素养、环保理念、协作精神、人文情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道德感,承担社会义务的价值取向。

信息工程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从传统课堂注重知识点传授的“以教为中心”向“知识+能力+素养”并重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从“灌输式”向探究式转变,教师从“知识传播者”到激发学生创新的“引导者”的角色转变,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行为转变,创新教学方法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


经济管理学院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及时将疫情防控教育内容融入到课程内容。如在讲授定额法时,结合材料成本差异、脱离定额差异和定额变动差异的分析,融入“疫”过程中展现的“中国精神”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全面科学理性地看待疫情,坚定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信念。

疫情面前,哈尔滨学院全体师生携手共进、砥砺前行、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虽然疫情拉远了师生的距离,但是无法阻挡老师们教学的热情,无法影响学生们求知的渴望,我们相信,疫情的阴霾终将过去,重逢和希望就在眼前。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