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疫情再次袭来,哈尔滨学院各教学单位全面落实校党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一线教师迅速响应。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周雪妍、杨冬霞两位老师面对被集中隔离的突发状况,一边配合抗疫工作需要做好隔离,一边从容面对集中隔离的特殊环境,坚持完成工作任务。
化危为机,忠于职守。疫情期间,周雪妍因乘坐地铁被集中隔离,她的家人分别被隔离在不同的宾馆,包括两位老人和停课在家的孩子,隔离期间每天早晨需要采集鼻拭子进行核酸检测,且一天只有三餐时间能开门几秒钟内完成取餐和扔垃圾。身为一名党员教师,她克服焦虑情绪,高质量完成了所有教学任务、督导听课任务和党课学习任务。
教学过程中,周雪妍深入浅出、认真批改作业、并时时进行答疑,常常工作到深夜。碰到个别突出问题,一对一在线进行学业指导。对于21届新生,周雪妍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改编练习题,夯实学生基础。同时注重线上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及问答,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便于学生复习。在这特殊时期的教学中,她时刻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生活情况,以学生为中心,育人与成才并举,过程与结果并重。
同时,作为学院督导员,周雪妍授课之余认真完成学院查课、听课任务和党课学习任务。周雪妍对工作的热爱,对教学的热情,谱写出战斗在疫情一线的每一位高校教师的高尚情怀:用爱浇灌,为国育人。

以学生为中心,坚守教学岗位。杨冬霞接到隔离通知已经是晚上将近11:00的时间,隔离车很快就到达指定地点将她接走。虽然在此之前社区已经通知过她,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真的要离开家去接受隔离,再加上身边孩子的默默流泪(孩子从知道开始,想起来就哭一场,已经哭过好几场了),这种情景使得杨老师的心情难以平静。时间比较紧,她只是简单的准备了一些生活用品,但却细心的带走了所有教学需要的物品。黑夜里,杨老师被防疫人员用车接走,车里充满消毒水气味,使她感到紧张茫然、不知所措。到隔离点后几乎一夜未眠,想了很多事情,考虑到孩子有她爸爸照顾,但学生的课程决不能耽误,如何上课,如何上好课,是她辗转反侧思考的问题。她想:一定要在这段特殊时间内,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要更加深入地研究高质量作业、研究教师备课要素、研究混合式教学等,从教学、教法上不断提高自己。第二天,她早早起来准备上课所需内容,涉及到线上教学所需的相关课程教材、教案、教学文档、教学资料、软件和相关线上工具等都做了充分准备。因为她知道教学小无事。
在线上教学中,杨冬霞老师与学生展开了良好的教学互动,进行了课堂问卷、随堂练习、主题讨论等教学内容,保证有质有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接下来独处的日子里,杨老师的隔离点虽然离家并不远,但却时时刻刻的挂念着孩子,思念之情无以言表。但她仍克服困难,从不安、焦灼中转变为接受、平静面对,在“闭关期间”,通过对不断的自我学习,对如何设计高质量作业、教师备课要素、混合式教学应注重的问题等内容有了更高层的认识与理解,没有让这“无人打扰的日子”虚度。


突发的状况改变不了对教育的忠诚与追求,周雪妍和杨冬霞两位老师用全心的付出,无悔的奉献再一次生动诠释了教师的涵义: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她们的所思所想所做必将激励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全体教师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坚守教学一线,为抗击疫情做出更大贡献!